观众们用掌声伴奏熟悉的《红梅赞》,用掌声赞叹川味普通话的对白——1月12日至14日,这样的场景连续3晚在重庆川剧院艺术中心反复出现。每场演出前剧场外都会有一些急切的寻票者,他们知道阔别山城舞台40多年的《江姐》又回来了。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像其他许多表现江姐英雄形象的红色经典一样,现代川剧《江姐》也取材于小说《红岩》。1949年春,江姐奉中共重庆市委指示去华蓥山工作,途中看到丈夫遇害的告示及被悬挂着的头颅,悲愤难忍。但她强压悲愤,与双枪老太婆一道劝阻华蓥山游击队员与敌人硬拼复仇,坚持在丈夫牺牲的地方继续战斗。在一次接头中,江姐被叛徒甫志高出卖,被捕入狱后受尽酷刑,不屈不挠,在重庆解放前夕惨遭杀害。
20世纪60年代,川剧《江姐》曾风靡一时。此次由重庆市川剧院、重庆市沈铁梅文化发展基金会等联合出品的现代川剧《江姐》,由三次梅花奖获得者、重庆市文联主席、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领衔主演“江姐”,大反派甫志高、沈养斋的扮演者孙勇波、胡瑜斌也都是梅花奖获得者。“三朵梅花”同台飙演技,让观众过足了戏瘾,也让这部红色经典更具感染力。
被誉为“川剧声腔第一人”的沈铁梅唱腔细腻、清朗明亮,高音慷慨激昂,低音迂回婉转。在现代川剧《江姐》的舞台上,沈铁梅的金嗓子恰到好处地演绎出目睹丈夫遇难时的悲愤,狱中绣红旗时对新中国的憧憬,共唱《红梅赞》时的大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剧情辗转的“声带”。直到全剧结束时,她的声腔仍收放自如,嗓音仍清丽优美,让现场观众赞叹不已。当熟悉的旋律最后再次响起时,台上台下齐唱《红梅赞》,缅怀永垂不朽的英烈和那段激情难忘的岁月。
歌剧《江姐》是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的成名作之一。现代川剧《江姐》在借鉴这部红色经典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按照川剧的唱腔特色重新进行了谱曲和设计,同时融入了现代音乐、舞蹈元素、声光电表现方法。为突出巴渝风貌,创作团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光束变形,投影出最具重庆特色的建筑,使朝天门、嘉陵江、岩石、牢房等场景更具意象,也更加生动逼真。剧中江姐的服装有旗袍,还有白围巾、红罩衫、阴丹士林蓝袍,不同服饰成为剧情和人物内心变化的表象。
“江姐”再唱川戏、再说川味儿普通话,让观看首轮演出的观众非常兴奋。每场演出前后,人们都争相在剧院大厅的演出海报前与江姐剧照“合影”。每场演出结束后,人们都在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表达对英雄儿女和艺术家们的敬意。“江姐的英雄事迹就发生在重庆,我们在重庆用川剧演绎这些可歌可泣的英烈,无论从精神传承还是艺术传承上都特别有意义、特别有价值。”沈铁梅说。重庆是版画之乡,她提出剧中一些场景用版画的形式抽象呈现,包括在舞台上用红绸进行抽象表达,还提议新加入了很多现代表现元素。沈铁梅表示,这些创新的点子能被创作团队吸收,让她“有点得意”。
(本报记者 张国圣 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