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视域】
在1月8日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人民对旅游美好生活的向往,引领旅游要解决当前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旅游正面临从高速增长转向优质发展的关键节点,旅游发展亟须从注重速度与规模,转向注重品质与质量,要奋力迈向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
2018年伊始,发展优质旅游已被提上日程。面对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以及现有的矛盾,该如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实现更优质的发展?
1.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向注重质量提高
案例:前不久,一篇关于黑龙江雪乡商家“宰客”的文章刷屏了朋友圈,引起许多有类似经历的网友对旅游乱象的口诛笔伐。在冰雪旅游正值火热的冬日,部分商家肆无忌惮的欺诈行为无疑为人们的出游热情泼了一盆冷水。
严寒冬日,喜欢外出旅游的人仍然不少,尤其是北方的冰雪旅游到了最热的时候,而雪乡“宰客”和安全问题引发的争议无疑会伤害雪乡长期积累的美誉度。如今,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无论服务质量如何,仍然年年火爆的现象,反映的正是旅游市场供需失衡的矛盾。一边是游客不断增长的对高质量旅游的需求,另一边是难以满足这些需求的同质化、低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我国旅游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无论是出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都年年创新高。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出游已达到3.7次,旅游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然而,我国旅游业虽然达到一定规模,但普遍存在文化挖掘力弱、产品同质化重、创新意识淡、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例如特色古镇、文化街区的同质化现象严重;民宿热潮引发一些不规范民宿出现卫生和安全问题;部分地区商家不诚信,部分游客不文明旅游,以及热门景点扎堆出游现象,都带来了很差的旅游体验。
李金早指出,发展优质旅游是保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旅游业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决不能简单地继续追求发展增速,只有转向依靠“质量”“品质”“服务”发展的新路,推进结构优化和增长动能转换,才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可以看出,面对我国旅游市场出现的矛盾和短板,提升服务质量比加速数量扩张更为紧迫,发展的重心也应从过去主要解决短缺问题的数量增长,转向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在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无论从国家宏观发展要求还是从自身发展需要来看,都到了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
2.发展新业态满足品质生活的需求
现象:春节假期将近,游客节日预定线路已经显示出春节出游趋势。根据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中国人出游覆盖规模有望到达全球60多个国家、280多个目的地,继加拿大千人中国旅游团之后,已出现包船去南极过春节、开私人飞机观光澳洲大堡礁等“爆款”活动。
随着90后等年轻群体成为新的旅游消费主体,旅游消费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大多数游客的旅游理念、旅游方式已经不同于过去,他们更注重文化体验,更注重对目的地的深度了解。一些走马观花式的传统观光游线路,拥挤的、管理不佳的景区,形式单一、购物多的旅行团项目,都将迅速失去这些主流消费群体。
“优质旅游发展战略正逢其时,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随着旅游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当前自助游等新方式的盛行正是反映了游客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旅游市场消费需求日益呈现的碎片化、个性化、多元化等典型特征,对旅游产品的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将推动旅游产业供应链的更迭。
目前来看,传统旅行社与OTA(在线旅游企业)正在博弈中融合发展,精品线路、个性定制团队游的出现已经改善了传统旅行线路的劣势,OTA线下产业的拓展升级了服务。同时,旅游新业态产品不断涌现,通过挖掘外部可利用的价值要素,让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了旅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科技旅游等新业态的诞生,将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爱好与需求。
李金早指出,通过推动“旅游+”,不断衍生出新产品新供给,既为旅游业自身发展拓展了全新空间,也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能。要强化旅游产业思维,提升“旅游+”的引导能力和供给水平,推动旅游与多产业融合,优化旅游供给质量和供给结构,提升旅游供给效率,实现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
3.转变粗放式扩张发展模式
政策:国家旅游局提出发展优质旅游“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从粗放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到2030年从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到2040年从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高度集约型世界旅游强国。
我国旅游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无论从供给规模、产业规模还是市场规模,都已进入世界旅游大国行列。但也要看到,我国旅游发展方式还较为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传统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原有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投资拉动、规模扩张的速度增长模式,受到越来越明显的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扩张主要靠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现在从供给侧来看,要提高效率,包括从科技、文化、创意、人才等领域推动发展,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戴斌指出。
在全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下,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新产能、新动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受益者和发展方向之一。发展优质旅游,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是一条重要路径。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石培华指出,所谓内涵式发展之路,就是要提升旅游的价值内涵、文化内涵、科技内涵,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品牌,改变重硬轻软、重投入轻管理、重物质投入轻人力投入等传统思维,提升标准化、特色化、个性化水平,实现从浅层旅游到深层旅游的转变,从粗放旅游到集约旅游的转变。
近年来提出的“全域旅游”战略,正是要转变传统的以景点开发为主的旅游发展方式,改变旅游供给只有“点”没有“面”的现状,解决传统景点旅游模式下旅游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构性问题。智慧旅游、在线旅游的迅速发展,也通过与科技手段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此外,石培华建议,发展优质旅游,还需要加快构建适应优质旅游发展的统计评价体系,不能再单纯利用速度、规模和占比等传统的高速度发展阶段的指标来衡量优质旅游发展,要编制我国优质旅游发展的规划行动方案,做好优质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
(本报记者 鲁元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