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15日 星期一

    中流击水正当时

    ——第九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聚焦我国经济发展新时代

    作者:本报记者 张胜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15日 10版)

        2018年是我国创造良好条件开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如何积极助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1月13日,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中国经济新闻网、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与会专家着眼“新时代的中国经济”,从不同角度分析经济形势、解读最新政策、提出发展对策。

    为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副书记李伟看来,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关键是全面准确理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平衡”讲的是经济社会体系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与生态发展不平衡等方面;“不充分”说的是总量和水平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竞争不充分、效率发挥不充分、潜力释放不充分、有效供给不充分、动力转换不充分、制度创新不充分等方面。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经济工作的方向和重点,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向高质量发展。“我国过去40年的高速增长,成功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强调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在李伟看来,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展望2018年,我国经济有望延续增速稳、就业稳、物价稳、效益稳的“多稳”局面,并为经济工作重心更多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工业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党组书记苗圩表示,过去几年,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从各级政府到各行业、各企业,围绕着振兴制造业、建设制造强国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全社会重视实体经济、重视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强大共识和浓厚氛围逐渐形成。未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着力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着力推动信息网络技术和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推动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着力推动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创新驱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可能有千条路万条路,但创新驱动是必由之路。”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萌表示,当今时代,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内生而不是外在的、稳定而不是随机的、全面而不是局部选择性的”关键因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是适应这种规律所提出的重大决策,就是要用创新催生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打造新时代发展的新引擎,构建实现到2050年战略安排的新路径,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系统性提升。

        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强调,要创新驱动供给侧,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交汇点,我国面临的最大机遇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赶超,最大挑战是创新能力和体制机制能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李萌强调,“唯一出路是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尽快把我国发展转入创新驱动的轨道”。他建议: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施一批重大研发项目;以高水平的国家创新体系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如何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和途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强化钱、地、人等要素的供给,解决长期以来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的问题;二是强化制度性供给,通过改革创新彻底打破城乡人才资源双向流动的制度障碍,解除要素下乡的制度限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乡村的各种资源要素活力,让农村的产业环境留住人、农村的机会吸引人。

        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在题为“效率的潜力”的主旨演讲中提出,实现超常规效率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消除X负效率。消除X负效率可以采用目标分解、求同存异、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手段。他表示,在新时代,相信X负效率将会逐步减少,我国经济将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回望过去,40年前的改革开放让企业家有了释放才能、发挥创造力的空间,让他们变成了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创新活动的实践者。迈入新时代,中国企业家应以何种担当不负国家和人民?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以海尔为例,剖析了引领国际标准和商业模式的重要价值。他表示,踏上新征程,中国企业家需要从过去学习和模仿国外先进经验与管理模式,走向世界管理舞台的中央,逐步发挥引领作用。

        (本报记者 张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