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14日 星期日

    青海医改:民生红利持续释放

    作者:本报记者 万玛加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14日 01版)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作为首批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份,青海省在改革中始终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作为医改的出发点、落脚点,围绕医疗、医药、医保协调联动,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项任务为重点,打造“健康青海”。对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而言,药价降了、收费更透明、看病更方便……一系列变化,让青海各族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与认同感。

    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长期以来,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农牧区则相对匮乏,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青海省卫计委主任王定邦说,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变“输血”为“造血”,是青海省医改的新方向和重中之重。

        自青海省在省、市、县、乡四级医疗机构实施分级诊疗以来,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人次、医保基金支出均实现两升两降,目前,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秩序已成常态。

        家住互助县东沟乡的苏占龙,因肾脏问题,先前一直在省医院做透析,分级诊疗体系建立后,他在县医院也可以做透析。“比起在省医院做,单次透析的费用就能便宜100元左右。”苏占龙说。

        如今,在城市,三级医院的专家定期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在区县,以三级医院为龙头,联合县级医院组成医疗集团,县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乡村,村镇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也在逐步提高。

    建立五道医疗保障线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持续深化医改过程中,青海省牢牢守住民生底线,建立了以基本医保为基础、大病医疗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应急救助、职工医疗互助为托底的五道医疗保障线。

        “我住院总共花了34万元,经过基本医保报销10万元之后,又通过大病医保报销了近15万元。”得益于大病保险制度的建立,湟源县城关镇的脓毒血症患者谢文国如今能够安心养病,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截至目前,青海省累计为24.01万名大病患者支付大病医保费用10.3亿元,将全省52万扶贫建档贫困对象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全额资助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人得大病,全家陷贫困”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健康保障正成为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源头活水。

    百姓享受更多医改红利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王定邦说,得益于综合医改的叠加效应,青海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明显增加,各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显著,居民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3.61%,全省各族群众分享到了更多改革发展的红利,并且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家住西宁市城东区的胡仁索老人身患糖尿病多年,平均25天就要到医院开一次药。最近,她发现药品价格下来了,每盒比以往便宜了20多元。

        这一变化得益于2016年5月,青海所有省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省级财政补助1.2亿元占以往药品销售额的50%,剩余40%纳入医保解决,还有10%由医院精打细算,降低成本予以消化。

        此外,为了让异地就医患者不跑远路、少垫费用、负担轻,自2013年以来,青海省不断推进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2017年,青海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顺利完成了接入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的任务,实现全国联网结算。

        一项项医改新政破浪前行,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幅健康图景温暖百姓心。王定邦表示,青海省已经实现了阶段性改革目标,今后还将努力完成全面深化医改各项任务,让医改红利更多惠及各族群众。

        (本报记者 万玛加)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