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德国与“一带一路”有着悠久的渊源,“丝绸之路”一词恰恰出自一个德国人。1877年,德国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其后,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小亚细亚和地中海西岸,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多来,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五个方面加强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已经同80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在沿线24个国家推进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创造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
德国是“一带一路”西端最重要国家之一,不仅德国政府和企业认识到参与“一带一路”合作重大意义,与中国建立多个合作项目,同时在德国民间也有许多民众自发响应中德“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共谱“丝路”美好乐章。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表示,“一带一路”将给中德和中欧合作带来新的动力和商机。作为制造业和出口大国,中德两国共同探索“一带一路”合作的新领域和新空间,充分发挥两国经济合作潜力,必将给中德两国和沿线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媒体聚焦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也受到《明镜周刊》《商报》等德国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德国《商报》2017年12月7日刊登题为《东方许多新鲜事》的报道,以一个典型事例来说明“一带一路”在德国落地的情形。该新闻主人公克劳斯·赫尔曼作为奥斯纳布吕克赫尔曼世界物流公司的股东,拥有与中国保持联系的最佳条件,他的物流公司仅在德国就拥有4200名员工。在迎娶了中国新娘后,赫尔曼和他的妻子一起给德国带来一笔来自中国的大订单。这家家族企业2017年在亚洲和欧洲之间往返大约100列货车,开往中国的列车上满载着电子产品、车辆、机器组件和化工产品。在回程的车厢里,主要装的是纺织品和原材料。这条运输线长约一万公里,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兰,单程需要18天,而欧洲和中国之间的海运则需要40天。这条铁路线为德国企业提供了连接新市场的绝佳机会。
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的倡议不仅对德国大公司具有吸引力,对德国中小公司来说也是重要机遇。《商报》报道认为,德国中小公司天生就适合从事这些计划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德国拥有诸多机械和设备制造企业,对于其中从事能源、铁路和港口建设特殊设备的供应商来说,“一带一路”都是走出去的绝佳机遇。
《德国之声》网站报道,德国各界赞同“一带一路”倡议者大有人在。此间专家认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防范欧洲经济不景气提供有效支撑。尤其是在能源、物流、铁路技术以及港口建设领域,德国有很多相关企业可能会因此获利。德意志银行董事会成员里契曾说:“扩建亚欧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中国和欧洲公民及国民经济的巨大机会。”
2、专家热评
德国中国问题专家、黑森州欧洲及国际事务司前司长博喜文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体现出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在当今国际乱象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誉。公路、铁路、海路和网络的连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断加强,令许多跨区域大型合作项目成为现实。博喜文认为,“一带一路”不仅是一个全球互联互通项目,更是致力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所需的纽带。“这一构想不仅仅是基础设施领域的一项建设计划,更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复苏世界经济的振兴计划。”博喜文特别提到,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到迄今为止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再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中国政府近些年来所提出的计划和作出的承诺都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这尤其重要。”
在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总经理贝诺·彭瑟看来,“一带一路”的确是一项“世纪工程”。2015年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使“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更进一步推广。由中国主导,德国也投资了45亿美元的这一发展银行是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德国在亚投行的股份仅次于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德国联邦政府希望能凭借亚投行这一平台为德国企业谋求第三方市场商机。他指出,“一带一路”带动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德中两国企业在环境科技、机械与设备制造、建筑、能源、交通等领域提供广阔商机,沿线国家旅游业亦将从中获益。彭瑟强调,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德国将继续扮演中国企业在欧洲理想的立足点。
彭瑟认为,由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将在中国、中亚和欧洲的国际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强调,这是一项同时利好德国、欧洲企业和中国企业的战略。首先,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中欧互联互通将扩大经贸合作网,并在中亚地区发展新的销售市场。其次,中亚地区今后将有望成为一些产品的生产地,降低中国和欧洲企业的成本。在第三方市场合作方面,彭瑟同样看好中德两国未来的合作空间。
3、成果初显
德国《商报》报道称,中欧班列是将中国与欧洲以及沿线国家连接起来的一张网络,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具体落地的典范。根据规划,在班列沿线,已经陆续兴起了商业和工业园区、物流中心、发电厂和油气管道。其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和位于北极地区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等已经成为现实。
报道称,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将投资9000亿美元,为更好地进入西亚和欧洲的市场打下基础。来自日内瓦世界公共外交组织、同样积极倡导“一带一路”的赫尔穆特·瑙约克斯指出:“几乎每周都有中国公司来德国公司问询。”而且往往满意而归。
中国希望加强与西方公司的合作,这为西方公司带来了众多机遇。例如位于汉诺威的冈特·帕彭堡集团的一家子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修建了A380高速公路中一条50公里长的路段,订单额为8600万欧元。
《德国之声》报道称,如今,每周从中国发出25次列车开往杜伊斯堡“中欧班列”,未来5年里,火车货运量将至少增长10倍。德国经济界正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一话题。过去,只有与少数相关的公司才会对欧亚火车运输感兴趣,现在整个鲁尔工业区(欧洲最大的工业区)都对此充满了兴趣。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总经理彭瑟指出,以中欧班列为代表,德中围绕“一带一路”已有了一些示范性项目。除了人们熟悉的杜伊斯堡和重庆之间的渝新欧铁路外,宝马和德国铁路不久前还续签了从莱比锡和雷根斯堡两地向沈阳华晨宝马运送汽车零部件的协议。“这为形成更加富有效率的供应链带来了推动力,德国和中国企业将从这些新的运输方式中获益。”
4、民众响应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德国民众耳濡目染,现已将更多的目光投向遥远的东方国度中国。china-tour等当地旅行社纷纷推出了“一带一路”沿线主题旅游新项目,获得许多德国市民的关注和好评。在记者参加的多个旅游推广活动上,德国市民提出了许多细致的问题,报名热情度很高。这类“一带一路”主题旅游较之普通的赴华旅行团更加细致,不仅敦煌、西安等传统旅游城市在列,还带着德国民众饱览连云港、石家庄等重要沿线城市的风采,为外国人深度感知当代中国发展变迁提供了更佳的体验。
2016年春,这样一则新闻在中国和德国广为流传:在德国东部著名旅游城市德累斯顿老城区,一辆两侧插着中德两国国旗的出租车吸引人们的目光。出租车顶上竖着中德双语书写的“丝绸之路”标语,车身后还贴有双语标注的“中国梦”字样,车门上还挂着一面写有“一带一路”的旗帜。从2016年3月起,女车主、55岁的比吉塔·格兰德勒利用白天时间,主动承担起了“一带一路”义务宣传员的工作。夜班工作的格兰德勒在白天,将出租车改造成“一带一路”宣传车,在德累斯顿闹市区分发自制的“一带一路”宣传手册,告诉市民“一带一路”的含义以及德国参与其中的重大意义。在格兰德勒的影响下,她的丈夫也参与其中,此后陆续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宣传队伍,这个10人左右的队伍中既有出租车司机,也有面包师,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一带一路’大家庭”。
格兰德勒表示,她的举动完全出于自发,起因是3月份在《北京周报》德文版上读到了对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的一篇访谈,其中介绍“一带一路”倡议的观点深深打动了她,因此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能使更多的德国人了解,“一带一路”倡议会给沿线国家带来基础设施现代化、经济增长以及就业机会。
同样是在2016年,德国极限运动员凯·马库斯从汉堡出发,长途跋涉9个月,跨越8个国家,完成了1.2万公里的“文化马拉松”,终于在当年12月16日抵达目的地上海。45岁的马库斯一路上穿坏了40多双跑鞋,双脚脚跟骨也骨折,最终坐着轮椅抵达了终点。但马库斯充满喜悦,因为他完成了一项现代人的壮举:凭借自己的双腿,沿着古丝绸之路,经德国、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抵达丝路起点中国。特别是进入中国境内后,他还穿越了人迹罕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他说,他之所以要从汉堡跑到上海,一方面是他的家人来自中国,那是他的第二故乡。另外,他认为许多人都对中国有着偏见,要克服偏见就必须亲自前去体验这一国家。
2016年9月,在距离终点还剩下千余公里的湖北,马库斯不慎跌倒造成双足足跟骨折,不得不做了手术。接下去的行程,他不得不依靠轮椅和火车完成。有志者事竟成,这位娶了上海妻子的汉堡银行职员,最终实现了用双脚丈量了丝绸之路的壮举。他把这一旅程称作“文化马拉松”。
当今世界,全球化潮流已无法阻挡,各国间相互依赖日益加深,需要加强合作,而不是增加对抗,“一带一路”在德国广受好评和关注的重要原因正是其顺应全球化浪潮。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指出,推进“一带一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的建设。欧亚大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需要各方共同参与。中德位于新丝绸之路两端,“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德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两国企业可以联手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有两国民众的热情支持和企业界的积极参与,中德在“一带一路”合作上大有可为。
(本报柏林1月10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