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10日 星期三

    《安德烈·卢布廖夫》

    ——一部个人传记与民族史诗

    作者:郭靖媛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10日 13版)

        电影《安德烈·卢布廖夫》剧照。资料图片

        导演塔可夫斯基。资料图片

        《安德烈·卢布廖夫》是苏联导演塔可夫斯基最经典也最难懂的作品之一。影片以诗意的镜头和史诗般的气质,再现了俄罗斯伟大的天才画师安德烈·卢布廖夫(1360—1428)的人生历程。本片曾斩获包括第69届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大奖在内的多个国际电影节大奖。这部电影关乎人类生存的最重要的几个基本命题,同时也将个人史与民族史相勾连,展现出极为壮阔的思想画卷。

        安德烈·卢布廖夫被认为是中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圣三位一体》,至今保存在莫斯科特列齐亚科夫画廊里。安德烈以轻柔、明朗的色调,显现出亲密温暖、和谐仁慈的氛围。这是俄罗斯宗教绘画中第一次出现富有抒情意味的画面。

        而安德烈·卢布廖夫在创作这幅画时,面对的却是一个外有鞑靼入侵,内有王公叛乱的“满目疮痍的俄罗斯”。他在人生最为绝望和苍凉的时刻,付诸笔端的却是无限的安详与温柔的坚定。卢布廖夫通过绘画不仅完成了自我救赎与自身信仰的重建,更将这一信念无限延续。

        这部长达三小时的电影,分为两部分,八个片段。大致以时间顺序传记般地展现了卢布廖夫跌宕起伏,为信仰而追寻求索的一生。更借画家的人生岁月,展开了纷繁复杂的历史画卷。影片上部是卢布廖夫从自身出发,在第一次作画途中开始真正的信仰考问;下部则在鞑靼人残酷的杀戮与苦难的斯拉夫民族的背景下,将画家信仰与整个俄罗斯民族的命运相关联,展现俄罗斯人如何以沉默背负着痛苦。塔可夫斯基在这部影片中,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传记,而是以一个人的视角囊括整个时代的精神危机与信仰重建。

        这部漫长诗篇中,黑白分明的冷峻画面,意味深长而又充满隐喻的自然片段,赞歌或史诗般的配乐,甚至是语言韵律的颂诗般的对白,都让人完全浸入形而上的精神世界之中。在零散的故事中,反复出现的白桦林、骏马、大雨、鹅毛大雪、蜿蜒的河流与广阔的大地的意象,成为这种精神世界的外化象征。在那茫茫大雪覆盖之下的,是纯净圣洁的俄罗斯,伴随着镜头中长时间停留的颤动的树叶,在风的布道中摇摆。在这样一种碎片化的抽象镜头中,苦难、艺术与信仰交织在一起。

        影片首先展现的是无尽的苦难。面对自然的严酷与鞑靼人的入侵,俄罗斯人唯一的抵抗方式,就是怀着信仰而隐忍。“他(俄罗斯人)总是在工作、工作、不停地工作。他谦卑地背负着十字架。没有绝望,而是沉默与隐忍。”卢布廖夫在普通俄罗斯人身上发现了信仰中最为纯粹的部分,塔可夫斯基正是借此展现全俄罗斯人的品格。无论世界是在进步或是后退,人类总会面对一些精神上悬而未决的时刻,人做出抉择的方式却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

        卢布廖夫在人生中经历了从绘画,到放下画笔陷入长达十年的沉默,最后又重新拿起画笔创造出不朽作品的过程。影片诗化地再现了这一岁月,画家所经历的这三个人生阶段,是当危机潜入生命时,人进行抗争以获得永恒荣耀所必经的历程。第一个阶段中,鞑靼人的入侵带来了死亡和破坏。卢布廖夫在一个哑女身上发现了最为纯真美好的品格,当她被鞑靼人侮辱时,画家砍下了鞑靼人的头颅,犯下了对于信徒来说最严重的罪孽,他因此以沉默的方式对世界表达着抗拒。在沉默中,画家得到了一个真理——艺术是唯一永恒的存在。第二个阶段,他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如果所有的东西都会消失于历史的烟尘,为何我们还需要美的艺术,美的存在?最后,当画家目睹了一个年轻人奇迹般铸起了大钟,脸上充满了喜悦与虔诚时,他终于走出沮丧与沉默,决定拿起画笔。因为越是在危机时刻,越是需要美带来力量。

        这是画家的抗争方式,他将隐忍的力量化作笔下慈祥安宁的画作。当我们在纷繁的颜色中沉浸在过于快乐的幻象中时,这部黑白色调的影片,让我们重回冷静时刻。

        (作者:郭靖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