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述评】
览尽2017年的风起云涌,世界格局在“散”与“聚”的博弈中历经动荡流变,人类社会在“乱”与“治”的权衡中求索前行方向。
在人类通往更加美好未来的漫漫路途上,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改革完善的历史进程中,现实世界与社会心理层面的剧烈变化都在所难免。西方世界的裂变继续深化,一些国家社会分化严重,“内顾”倾向凸显;地区冲突与战乱尚未停息,极端思想的影响仍不容忽视;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全球化仍在逆风中艰难前行。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世界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面对由一系列不确定性构成的严峻挑战,新时代的中国成为世界的稳定之锚和繁荣之源。在推动国际秩序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的历史性关口,新时代的中国对人类命运展现出新的历史性担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清晰
2017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热词。
阿尔卑斯山的皑皑白雪,汉堡的清凉之夏,中南半岛的习习椰风——记录了习近平主席心系人类命运的万里行程,感受着中国引领世界前行的大国担当,串联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发展成熟的清晰轨迹。
“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出的醒世之问,是关乎人类命运的根本性问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中国给出了顺应历史潮流的答案。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2017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先后出访瑞士、芬兰、美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国、越南、老挝,行程数万公里,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重要多边会议,先后在北京、厦门主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元首外交、多边外交、主场外交中充分展现大国担当和领袖风范。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国内一系列场合发表重要演讲,提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为世界经济指点迷津,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与力量,在国际社会凝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泛共识。
面对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在世界经济低迷之际更加突出的现实,把脉增长动能不足、全球发展失衡、全球经济治理滞后三大症结,习近平主席坚定主张: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
面对人类社会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层出不穷的挑战、日益增多的风险,习近平主席坚定主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有利条件。“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作出正确选择,共同开创人类更加光明的未来”。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
追根溯源,纲举目张。习近平主席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牢牢抓住了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精辟阐释了化解与应对之道。
世界对和平发展的向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长期受制于不完善不平衡的国际治理体系。时间的脚步正迈向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但和平发展的阳光并没有照进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依然刺眼——世界经济低迷,地缘政治裂变,西方怪象丛生,民粹浪潮泛滥,恐怖主义肆虐,难民危机未息。
在2017年2月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会议主席沃尔夫冈·伊申格尔感叹,当今世界的不确定性在他职业生涯中前所未有,不同的利益和价值取向由表及里侵蚀着社会,加速西方的衰落。话语间,流露出对全球治理体系已经完全失序失灵的判断和对“后西方秩序”如何构建的忧虑。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感叹,在每一个时代,政治家们都尝试着寻求和平,然而“和平总是地区性秩序,从未能建立在全球的基础上”。回望近代以来的人类历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降,国际秩序变迁背后的西方“世界观”始终无法突破一己的利益考量,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成为难以企及的梦想。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其高远宏阔的历史视角和深邃前瞻的辩证思考,厘清了人们对全球治理现状的困惑,坚定了各国对世界前途和人类命运的信心。五年来,习近平主席心系世界前途和人类命运,对国际秩序改革和全球治理完善作出系统性阐释,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泛共识。在实现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的亘古难题面前,中国领导人的历史性担当,正激发世界范围内的思想解放,汇聚起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潮流。
共商共建共享,道路越走越宽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当“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等中国理念汇聚起全球共识,人类曾经难以企及的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梦想第一次有可能成为现实。吸收了中国“和合文化”的精髓,传承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实践,强调构建以平等公正、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秩序的革新完善提供了新的话语体系和路径选择,已被视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首次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载入联合国决议。9月,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决议,把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纳入其中。11月,第72届联大负责裁军和国际安全事务第一委员会再次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载入联合国决议。“这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这是重要的历史性事件。”乍得爱国拯救运动副书记马吉迪昂如此评价。
知之深则行之必至。从理念到行动、从规划到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只用了短短4年的时间,就成为国际社会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2017年5月,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相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5大类、76大项、270多项合作成果。
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已经同80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在沿线24个国家推进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创造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主席沃伊捷赫·菲利普强烈地感受到,一定要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因为这“将给沿线数十亿人口提供发展机遇”。
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潮流,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建设实践是中国新发展观的集中体现。几年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逐渐落到实处,从中巴经济走廊到中老、中缅经济走廊,从比雷埃夫斯港到皎漂港……骨干通道和关键节点上的大项目相继落成,编织起以亚欧大陆为中心,辐射全球各大陆、连接世界各大洋的互利合作网络,从全球更大范围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构建起各自优势互补、彼此互联互通、包容开放发展的国际合作平台,为完善经济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各国共同发展的多赢局面正在形成。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要抓手,以人类共同命运为根本追求,中国为改善全球治理思想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主张,正改变长期以来充斥着强权与意识形态色彩的国际格局。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新实践。100多个国家同中国建立起伙伴关系,昭示“非友即敌、结盟对抗”的冷战思维已经过时,“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才是人间正道。
百花齐放春满园。总部位于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由中国倡导建立,是一家专注于基建投资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2017年12月19日,亚投行在北京宣布,亚投行理事会新批准库克群岛、瓦努阿图、白俄罗斯和厄瓜多尔4个意向成员加入。建立两年来,亚投行成员总数从57个扩围至84个,成员从亚洲扩大到全球。2016年1月,亚投行正式开业运营以来,已经批准20多个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4亿美元。而直到2017年12月11日,首个对华项目才落户北京,用于天然气输送管网建设等工程,助力“北京蓝”。秉持“简洁、廉洁、清洁”的核心价值观,为亚投行赢得全球声誉。而其背后体现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更为新时代的中国赢得国际社会广泛信任。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把越来越多带着中国印记的公共产品贡献给国际社会,并欢迎其他国家“搭便车、搭快车”,中国展现出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应有担当,进而带动提升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议程设置权、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从红船初心到新时代使命,又一番开天辟地
泱泱大国,堂堂大党。对全人类命运的关切,是大国领袖的胸怀,也是全球最大政党的初心。
2017年金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始终如一:“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十九大报告让世界各国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历史使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美好前景,为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国际局势提供了稳定性,为世界和平发展、世界和人类社会追求更美好的未来注入了正能量。”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指出。
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历程,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论断。
从南湖烟雨中的一叶扁舟,到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巍巍巨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红船精神”历久弥坚,不仅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而且还在更加宏阔的世界舞台上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共产党的道路选择不仅事关13亿多中国人民的福祉,也牵动着世界前途与人类命运。党的十九大报告向全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迈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坚持红船初心,高扬道义旗帜,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和平发展的强大信心。中国共产党人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正在推进经济全球化、改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伟业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愿同各国政党一道,共促世界发展、共享世界繁荣、共掌世界命运的坚定决心。各方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的主旨讲话,高度肯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贡献,高度期待中国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断进步的政党,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充满生命力的政党。”英国剑桥大学政治和国际研究系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如此评价。
“中国共产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全人类,为大家共建美好未来。”新西兰工党主席奈杰尔·霍沃斯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世界传递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号。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彼得·卡戈万加说:“中共十九大让我们看到,稳定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的成就来自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与坚定承诺。只有在这样的领导下,才能在动荡不断、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中国现在就是一面旗帜,是呼吁世界整合发展的重要力量。”老挝人革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老挝国会主席巴妮认为,如果每个国家都像中国这样,致力于解决各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世界各国实现共同发展,我们的世界就将变得更加和谐。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
凝聚全球共识,共建美好未来。伴随着中国步入世界舞台中央,引领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时代开天辟地的伟业必将行稳致远。
(本报记者 余晓葵 曹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