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03日 星期三

    寻访大同儿女的“蓝色”足迹

    作者:本报记者 章文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03日 07版)

        “脚下是一方流金的热土/头顶有一片湛蓝的天空/蓝天映衬着红墙碧瓦/热土孕育着满目葱茏……”歌曲《大同蓝 中国梦》中描绘的正是记者在大同采访时的印象。

        雁门关外,草原之南。与想象中的塞北高原不同,大同这座“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如今鲜有风沙,更多的是令人惊叹的“大同蓝”。

        冬季的大同,天空被刷上醉人的湛蓝色。高大的古城墙,碧蓝的晴空,宽阔整洁的街道,热情豪爽的大同人,走进这座千年古城才明白,“大同蓝”是全体大同人齐心协力创建、共同用心守护的绿色成果。

        大同对古城进行了整体修复保护,老居民李毅就是见证者。谈起10年前的大同,他笑着说起了那时流行的段子——天不下雨下煤面,他还记得从前家家锅炉烟囱都冒着黑烟。几年前,为了古城整体建设,在古城区生活了40多年的他搬进了新城,烧煤取暖的日子成为“过去时”,对此他感慨地说:“‘煤改气’改变了传统燃煤习惯,如今天蓝水清的大同让我感到无比自豪。”

        步入大同城内,以御河为界,一边是高楼林立的新城区,另一边则是雅致错落的古城区。王小四是古城内一家凉粉店的店主,古城旅游是他主要的收入来源。这些年他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生态改善带来的好处:“环境好了,游客多了,生意就好多了,政府带领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出租车司机小刘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同小伙儿,谈及这几年的变化,他深有感触地说:“小时候不敢穿白衣服,上午穿,下午就黑了。”如今他戴着白手套、穿着白衬衣,干净清爽地迎接四面八方来古城游玩的旅客。荒山换上新绿装、城市绿化满眼翠,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他最直观的感受,他说:“十九大报告中我对建设美丽中国印象深刻,绿水青山的大同就是在为建设美丽中国锦上添花。”

        作为我国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第四纪火山群,广袤的大同火山群弥足珍贵。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曾经寸草不生的火山群地带,经过多年治理,如今基本实现林地全覆盖。冬季干燥大风,护林难度也加大不少。大同县上甘村的李海山和李宪是火山群地质公园的护林防火员,常年吃住在山上,守护这片来之不易的林地。蓝天下的他们眼里满是郁郁葱葱,写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只是大同众多“守护者”的一个缩影。所有大同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守护“大同蓝”。

        抬起头,奶油般的云朵点缀着蓝格莹莹的天空,夕阳下的大同古城墙显得分外巍峨。古城南门瓮城内的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即将到来的春节古城灯会,彩灯艳丽的黄与热情的红交织在一起,耳畔仿佛响起明代诗人懒斋所作的《云中元宵》——家家户户张灯火,云州满城都是春。诗里描写的热闹景象如今在这座古老城邑中显得更加鲜活。

        (本报记者 章文)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