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校长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等一系列论述,体现了党中央对高等教育发展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对高校的各项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跻身“双一流”建设之列的福州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开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新征程,服务国家区域创新发展。
坚持正确办学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这些重要指示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创建“双一流”的前提,为此,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切实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要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师生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优良的党风带学风、促校风;要加强文化校园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近来,学校上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活动,通过学习辅导、宣传宣讲、研究诠释、集体备课等方式,促进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实施率先突破工程
福州大学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中要实施率先突破工程:着重打造世界一流的“化学科学与工程学科群”,整合布局并重点推进“催化化学与工程”“功能材料化学与工程”“药物化学与工程”“分析化学与仪器”等4大优势学科,全面推进完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原创性的科学研究、高贡献的社会服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常态化的高端国际交流和独具风格的文化传承创新”等6大任务,举全校之力确保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率先突破,从而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建设。同时,实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分层次推进各学科全面发展,以优势学科带动弱势学科,打破弱势学科的发展瓶颈,实现学科水平的重点突破和全面提升。学科布局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实体经济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福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增强学科对区域经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驱动作用。
深化培养模式改革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包含对更好高等教育的期盼。福州大学将继续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满足大学生更高的成才需求,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打造一流的本科教育和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实施本科教育卓越教师计划,确保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层次的师资投入本科教学一线;推进教学和科研深度融合,建设高水平的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把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施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计划,推进嘉锡化学创新人才实验班、数理综合班、数理金融班等11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改革实践,探索差异化、模块化教学,为社会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全面的拔尖创新人才;立足新工科建设,发挥“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的示范作用,建立跨院系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新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主渠道,培养交叉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大力推进协同创新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福州大学将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振兴,继续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瞄准科学前沿,围绕“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国家战略需求,大力推动协同创新,计划到2020年,在原有5个协同创新中心基础上,在智能制造与智能控制、互联网与大数据、新能源技术、生物医药、海洋新技术等领域新增若干个“协同创新中心”或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军民融合研究院”、“泉港产业研究院”、“晋江产业研究院”、“如皋产业研究院”等政产学研合作平台,为实体经济优化升级提供支撑和服务;加强与区域内企业的科研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将合作的主体和重心转移到各学院、研究院,加快建设院级专业技术服务团队、校企共建平台,推进产学研用紧密融合,为实体经济转变生产方式和升级换代作出贡献。
福州大学将牢牢把握“双一流”建设这一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历史契机,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创业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奏响学校发展新乐章。
(作者:陈永正,系福州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