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北京大学:

    迈出“双一流”建设坚实一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庆环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30日 08版)

        北京大学牌匾 靳戈摄/光明图片

        北大未名湖畔 靳戈摄/光明图片

        北大化学学院师生做实验 王天天摄/光明图片

        北大静园二院 高雷摄/光明图片

        12月28日下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北京大学被评为A+的一级学科数量为21个,评为A类的一级学科达到学校一级学科总数的70%,均领跑全国高校。也是在当日下午,北京大学正式公布了《北京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标志着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步伐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作为全国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最多(41个学科)的高校,北大的“双一流”建设方案无疑具有标杆意义。

    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必须走出自己的路

        “在北大新的发展历史节点上,沿着旧地图绝对是找不到新大陆的,必须自己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在日前举行的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如是说。

        北大在方案中如此绘就一流大学建设蓝图:到2020年,将北大整体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若干学科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30年,使北大整体水平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48年,将北大建设成为顶尖的世界一流大学,主流学科全面位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北大“双一流”建设核心原则是坚持“世界一流、中国特色”,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校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围绕核心原则和建设目标,北大提出如下办学理念:

        以“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培养人才、繁荣学术、服务人民、造福社会”为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教学育人、研究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员育人相结合,重视基础,尊重选择,追求世界最高水准的教育,培养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全球视野的引领未来的卓越人才。

        学校坚持守正创新、引领未来的方针,支持为探究真理而进行的独立多样、综合交叉的创造性研究,着力基础研究,促进应用研究,为中国及世界贡献新思想、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学术自由、大学自主、师生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依法治校,实行现代大学制度。

        “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我们现在的办学理念、教育模式、发展质量都是挑战。从学习到超越、从跟踪到引领,不仅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飞跃。要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决不是重复人家已经走过的道路,而是要走自己的路,发挥引领作用。这不仅需要资源上的持续投入,更要求思想观念的转变、体制机制的变革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林建华说。

    突破瓶颈,根据办学规律推进综合改革

        北大在建设方案中提出,大学是高度依赖师生创造性的学术机构,应当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中国大学目前面临的是非常复杂的发展局面,很多因素纠缠在一起,要实现长远健康发展,只有根据办学规律大力推进综合改革。

        未来几年,北大将继续坚持“稳规模、调结构、重内涵、抓质量”,紧扣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事制度体系改革、治理体系改革、学术体系改革、资源配置体系改革等举措,建成世界最好的本科生教育,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形成合理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流动的管理体制,构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和协调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充分激发创造潜力、调动各方积极性,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制度保证,支撑学校核心使命的实现。

        梳理建设方案,各项综合改革均细化为一项项具体举措。

        围绕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案提出结合实际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运行规则和配套制度,健全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体系,制定加强基层党委工作的意见,健全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议事决策制度,制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十个任务分解方案等举措。

        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重新梳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加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支持和鼓励学部、院系、教师建设多层次有特色的跨学科本科课程组、项目和专业,并实现学生在学部内自由转专业、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课,推行学术型、专业型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全面实行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校内合聘、校外双聘制度,推广大班讲授和小班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等举措。

        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方案提出建立新聘教师预聘制度,以“预聘—长聘”职位体系为核心,实行教学科研人员分系列管理制度,实施“博雅人才计划”,以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为重心,会聚一批国际一流的学者,统筹规划薪酬体系,建立符合国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规范合理的收入分配模式和待遇增长机制,深化教师考核评价改革,在准入招聘和考核评价中强化师德考查,实行师德“一票否决”等举措。

        方案还提出以院系和学科建设为基础,充分切实赋予院系自主权,建立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的院系资源核算体系,启动以院系管理为重心的校内预算分配改革试点,实现人才培养落实在院系、学科建设主体在院系、管理重心下沉到院系。大力发展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基础研究“特区”,加强对应用与前沿交叉学科研究的培育与扶持;在自然科学领域,增加对非共识前沿研究项目的投入;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制定并实施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振兴计划”,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加强思想理论、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的创新。鼓励和支持院系、教师组建研究团队,长期持续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的学科领域核心问题研究。

    营造高地和高峰,“双一流”建设重点将放在一流学科

        世界一流大学都有一些世界领先的一流学科,这些一流学科是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通过精心规划与布局,逐步形成的学科高地和高峰。“北大要以更大的格局,更远更宽的眼界瞄准大的战略目标,创造出能够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学问和思想,解决中国及世界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说。

        北大在建设方案中提出,北大的“双一流”建设重点将放在一流学科上,并提出了“30+6+2”学科建设项目布局,即重点建设30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学科,以理学、信息与工程、人文、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医学等6个综合交叉学科群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以临床医学+X、区域与国别研究等2个重大领域为导向,带动学校学科布局的整体调整。

        具体而言,北大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既继续支持传统优势学科的发展,又大力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既做加法,又做减法,不断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深化学术体系改革,形成“扶优、扶需、扶特、扶新”学科协同发展、动态管理的学科建设体系。在继续支持已有交叉学科建设的同时,重点布局和建设六个综合交叉学科群,同时支持建立计算科学、管理科学、工程科学、资源与环境、生物医学工程等跨学部协调机制,布局建设以临床医学+X、区域与国别研究为代表的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探索完善跨学科研究机构的管理体系,推行跨院系跨学科聘任教师,发挥跨学部的交叉学科指导委员会对重点领域学科建设的作用。推进“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大型科学仪器公共平台建设。

        北大将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建设方案提出,北大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服务文化强国战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更加重视并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学科的支持,继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之间、文科与理工医农等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继续做好以《儒藏》等为代表的重大学术项目。方案还特别提出“要注意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在国外刊物上发表多少论文并非衡量一流的唯一标准,我们更看重、更提倡和更鼓励的是为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更多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方案”。

        郝平表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双一流”建设,北大的工作主线是“两个全面融入”:一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指导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各项工作,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办学思想、教育思想,以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用新思想培育一代新人;二是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发展方向同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融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报记者 王庆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