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上海,寒意逼人。坐落在佘山脚下的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崭新的校园内热潮涌动——讲台上,18个专题课程深度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课堂外,“学讲话、颂成就、迎盛会”知识竞赛,“四会”优秀政治教员授课比武等系列活动纷纷亮相;网络空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微课堂点击率不断攀升。
乘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东风,不久前完成重新组建的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以走在前列的标准要求、重在转化的务实态度,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有力促进学院全面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作为全军唯一的政治院校,学院既是部队“举旗人”的“加工厂”,又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主阵地。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学院迅速遴选一批教授、专家,成立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教学备课专家组,对教学体系的构建、教材的编写和修订进行专门研究,集中智慧编写最新理论教学教材。目前,由专家组重点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等4部教材已进入各任职班次教学。
波尔领导哥本哈根物理研究所几十年,培养出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形成了“哥本哈根学派”,他的重要经验就是“营造激活思维、深化认识磁场”。由此,学院党委想到了铸魂育人的“磁场”。
学院组建伊始,刘正斌、汤晓华、陶军等一批院内外专家教授就被请上学院“强军论坛”讲台,为学员们解疑释惑。在这个论坛上,讲授者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用自己的思想激活师生的思想,用自己的眼界开阔师生的眼界。
政治工作要过好网络关,课程体系也要向网络延伸。学院开设“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网站,设置了“学院建设大家谈”“最新理论观点”“献计献策”等专栏,成为一个“永不下课”的立体讲堂。
再好的理论不和实践相结合,也只是空头理论;理论一旦和实践相结合,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学院党委夯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落脚点,努力做好“转化”这篇文章。
教员是理论的炬手,能否用党的创新理论照亮学员的心,其自身素质至关重要。基于这种思考,学院在教员中扭住“四学”不放松。即跟着党委中心组一起学,围绕原文反复学,借助优势外出学,内部观摩研讨学,进而夯实了教员的理论根基。年终岁尾,覆盖“一个校区、三个教学区”的集训活动如期展开,学院近千名教员一起接受辅导、交流体会,研讨对策。教员任龙感言:“‘闭门造车’不如‘开门取经’,与全院这么多高水平的政治工作专业教员同堂集训,既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下一步面对更高层次的培训教学任务,信心更强了,底气更足了。”
为了让学员真信会用、知行合一,教员们自觉进行着不懈探索。徐增文教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理论、当下热点串讲研讨的“1+3”授课模式,帮助学员从源与流的角度增加了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理解。
(本报通讯员 高晓洲 本报记者 温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