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根本在于培养一流人才

    作者:本报记者 邓晖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9日 16版)

        清华大学校园风光 苑洁摄/光明图片

        清华的“双一流”方案将向何处发力?要注意哪些关键点?又该如何体现中国特色、构建独特文化?针对以上问题,本报记者独家对话清华大学校长邱勇。

        记者:从“双一流”名单公布至今,对于什么是“一流”的讨论可谓是众说纷纭。清华此次出台“双一流”方案,将向着什么样的“一流”发力?

        邱勇: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是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新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扬清华大学优良传统,在引领、独特性、贡献和影响力方面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效。我认为,一流大学不仅能够引领世界科学技术的方向,更能影响思想文化的创新发展;每一所一流大学都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大学文化,失去特色的大学难以自立于世界一流大学之林;一流大学不仅要对所在国家、民族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还要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发挥作用。

        特别要强调的是,一流大学要树立引领意识。引领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引领意无限”。

        记者:“双一流”不是重复过去的故事,而是迈向一流机制和培养一流人才的新起点。请您结合此次清华的“双一流”方案谈谈,在中国大学创建“双一流”的征程上,有哪些关键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邱勇:首先,要以更强的使命感培养优秀人才。育人是大学的初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一流人才最重要的基础,体现一所学校的传统和特色;博士生教育要突出创新能力培养,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的高度。“一流”是目标,也是标准,首先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成效上。在“双一流”方案中,清华大学实施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建立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加强研究生学术精神、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着力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

        其次,要以更大的决心深化综合改革,努力达成“一流”目标。清华提出,要在2020年进入一流大学行列,2030年进入一流大学前列,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顶尖大学。这是学校近期正式公布的“双一流”建设目标,与清华大学2014年经国家首个批准的综合改革目标、2016年制定的“十三五”事业发展目标以及今年7月召开的清华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三阶段目标完全衔接、高度统一。目前,学校综合改革进程已经过半,各项任务按计划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均已取得标志性成果。我们将继续以综合改革为动力,深入推进一流大学建设。

        再次,学科建设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为了汇聚学科优势、保持合理的学科结构和学科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清华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构建了包括“学科领域—学科群—学科”三个层次的学科建设体系。通过“双一流”方案确定的分类分层次学科发展规划,确定针对性的学科建设和学科交叉发展支持方案。工科在保持群体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具有突破性、颠覆性的重大技术的创新,在国际上发挥引领作用;理科要进一步提升水平,努力取得原创性、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学术成果;人文社科与艺术学科要进一步强化基础,争取整体水平再上一个台阶;生命科学和医学在进一步突出基础研究优势的同时,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在您看来,在创建“双一流”的过程中,应该如何体现中国特色?

        邱勇: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输送优秀人才,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工程组织科研攻关,聚焦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问题开展扎实深入创新的学术研究,源源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今后,我们要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有新作为、新贡献。

        同时,我们必须把学校发展放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以更开放的姿态开展国际合作,实施好《清华大学全球战略》,努力建成全球卓越的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以更大的自信向全球发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声音。

        记者: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文化竞争力已成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流的大学文化对“双一流”建设至关重要。新百年,清华也提出了“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发展思路。未来,在文化建设上,清华怎样布局?

        邱勇:大学本质上是一个文化机构,一流大学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文化传承,没有文化的独特性,很难成为一流大学。形成优秀的大学文化,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最大的挑战。100多年来,清华大学与国家和民族共命运,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与传统。“双一流”建设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凝练新时代的清华精神,加大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推进文化研究、文化教育、文化实践、文化环境、文化传播等工作,加快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构建,持续提升学校文化品质和校园文化氛围。

        (本报记者 邓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