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帮助红瑶群众开启幸福之门

    ——记武警广西总队柳州支队政委何方礼

    作者:本报记者 温庆生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7日 04版)

        “十二样的花呀,依啰喂依啰喂,你说哪一朵最红,我说什么都比不上瑶山寨的红杜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第十一届“武警红瑶春蕾女童班”的教室里,歌声悠扬,清脆动人。

        这首歌在瑶山寨已经唱了20多年。1993年,19岁的列兵何方礼凭着真情与执着,帮助红瑶族群众破除了“女不读书”的陋习。如今,已成长为武警广西总队柳州支队政委的何方礼依然初心不改,帮助红瑶群众开启幸福之门,被红瑶群众誉为“新时代优秀党代表”。

    “只要有想法,就会有办法”

        何方礼出席党的十九大刚刚回来,就赶往白云乡最偏远的大坡村宣讲十九大精神。为了让瑶胞能听得懂,何方礼专门拟写了通俗易懂的宣讲提纲,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展板。瑶胞们说:“何政委讲的,我们都听懂了。”

        1993年“五四”青年节前,何方礼第一次进大瑶山,得知当地红瑶群众延续着“女不读书”的习俗,红瑶女童从小下地干活、挑花织布,十五六岁就嫁人。当时每月只领21元津贴的何方礼,产生了朴素而大胆的念头:“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让红瑶女童进学堂。”

        “只要有想法,就会有办法。”何方礼把每月津贴分成三份:8元资助红瑶女童,8元寄给妹妹作学费,5元留下购买生活必需品。当他第一次收到受助女童的感谢信后,更加坚定了信心。从此,大瑶山的田间地头,何方礼成了常客。他待在地里,边干活边劝说乡亲们。时间长了,何方礼学会了说瑶族家乡话,便走村访寨、逐门逐户做村民思想工作。

        何方礼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乡亲们。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一幕场景,至今深深烙刻在何方礼的脑海里——那天清晨,走在山里的一条小路上,何方礼看到路两旁有乡亲在割草,原来,乡亲们是怕山路上的荆棘挡了他进山劝学的路。

    让知识脱贫更有说服力

        说起眼前富足的日子,凤金花的嘴里就离不开何方礼。

        当初正是何方礼千方百计说服凤金花家人,她才上了学。后来凤金花考入县里的重点中学,何方礼拿出工资继续资助她读完中学。

        结婚后凤金花和丈夫在融水县城郊区开起了木材加工厂。这些年,凤金花的木材加工厂生意越做越好,不仅自家盖起了二层小楼,还带动寨子里十几个乡亲一起致富。

        “要不是当初读了书有了见识,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凤金花感慨地说。

        为了让知识脱贫在乡亲眼里更有说服力,何方礼特别关心女童班学生的后续发展。他动员第一届女童班毕业生兰仙英搞种养,不仅专门买了两只良种大黄羊、1000多株八角和1000多株板栗树苗送到她家,还从柳州市请来技术人员上门指导。仅3年时间,兰仙英家的大黄羊就发展到20多只,经济作物也年年丰收。附近几个村寨在兰仙英的带领下,家家户户都养起了山羊,种上了八角、百合等经济作物。

    新一代红瑶女茁壮成长

        在瑶寨,你要问年轻人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回答竟然惊人一致:参军入党。这让何方礼和战友无比振奋。但更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爱的接力棒已经开始在他们曾经帮助过的红瑶女手上传递——

        当地第一位女教师凤桂鲜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主动要求回到白云乡,担任“武警红瑶春蕾女童班”班主任,一干就是13年。她主动联系多家机构捐资,帮助更多红瑶女入学。2014年,她被表彰为“中国儿童慈善奖——春蕾之星”。

        红瑶第一位女军人凤秀娟退伍后回到家乡,到白云山计生办工作,每到周末,她都跋山涉水,走村串寨为当地妇女看病,成了红瑶群众眼中的“神医”。

        “看着新一代红瑶女自信的眼神,我感到幸福极了。”何方礼说。

        (本报记者 温庆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