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时代一家有作为、有建树的企业,如何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主动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国家发展和扶贫战略?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陕西荣民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史贵禄的话让人动容:“十九大报告指明了发展方向、吹响了号角,我们荣民控股集团要听党的话,跟党走,在新思想指引下,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模范!”
史贵禄说到做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荣民集团用自己的大爱、大义和责任担当,不断加大社会公益事业和精准扶贫支持力度,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生动地诠释了一家民营企业的担当。
用数字展现扶贫成效
“飞沙走石家无粮,人老几辈住坯房,满村光棍无婆姨,有女不嫁海则梁。”这是对坐落在陕北毛乌素沙漠延伸带上的定边县海则梁乡昔日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何让海则梁乡这个全省有名的贫困乡脱贫呢?荣民集团想得很深,他们没有简单地送钱送物,而是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造田”“造人”“造血”等一系列从根本上“挖穷根”的办法,通过一次次持续不断,久久为功的坚持和坚守,为海则梁地区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窗。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海则梁乡的脱贫致富问题,荣民集团先期投资3000多万元,通过治沙造地共造出10万多亩高产水浇地,使海则梁乡全乡实现人均水浇地12亩。为了解决这些水浇地的灌溉需求,荣民集团打出了8000多口机井,还从以色列引进喷灌、滴灌等先进技术和设施,泽被全乡80%以上的水浇地。
之后,为调整海则梁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荣民集团又从保加利亚和荷兰引进了辣椒和土豆等新品种、新技术,并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荣民光彩农技培训中心,培训农民掌握科学种植技术,使他们身怀一技,彻底告别靠天吃饭。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之一。为了解决海则梁乡的教育问题,荣民集团又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荣民光彩小学,实现全乡12个行政村500多名学生的免费就学。为解决全乡的就医难题,荣民集团按照县级医院标准,又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了荣民光彩医院,实现全乡12个行政村农民看病全免费。学校和医院投入使用后,荣民集团每年需要补贴的资金就达200多万元。
为了进一步扩大扶贫帮扶面,2016年,荣民集团再次捐款5000万元,建成3000多个蔬菜大棚,并扩建了一所医院,实现了临近两个乡农民看病全免费。同时,荣民集团还给每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贴息贷款、赠送9个蔬菜大棚,到去年底,使这两个乡建档立卡的338户贫困户、1600多名农民,全部实现了脱贫……
数字是枯燥的,但又是最有说服力的。而今,荣民集团帮扶的定边县海则梁乡,全乡90%以上的农民由过去居住的土坯房改建为砖瓦房,有些农民还盖起了两层、三层的小洋楼。
据悉,16年来,荣民集团共为定边县海则梁乡投入资金1.6亿元,极大地改善了该乡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状况。荣民控股集团的帮扶事迹,得到陕西省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肯定,陕西省政府将其定点精准帮扶的做法命名为“荣民模式”,中组部还将“荣民模式”列入干部学习培训的内容。荣民控股集团也因此获得了国务院授予的“中国特殊贡献奖”和“定点扶贫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坚持造血式扶贫
扶贫,如何才能真正激发各生产要素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呢?
“要想真正拔穷根,就必须全面准确掌握导致帮扶对象贫穷落后的关键因素,并通过顶层设计,制订出科学的帮扶规划,选准选优帮扶项目。”史贵禄的话掷地有声。
据史贵禄介绍,荣民集团扶贫之路主要由三个“五年规划”构成,第一个“五年规划”从2000年到2005年,经过打基础,海则梁全乡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不足500元增加到2005年的5000多元,全乡基本实现了农业种植的规模化,农民基本实现了脱贫,达到了物质文明。第二个“五年规划”从2005年到2010年,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海则梁全乡人均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90%以上的农民买了小轿车,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民由脱贫转向了富裕。第三个“五年规划”从2010年到2015年,主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其中还包括小微城镇规划、规模养殖、移民搬迁以及家庭农场。
2015年以来,荣民控股集团决定进一步扩大帮扶范围,在原有帮扶一个乡的基础上,再新增两个乡的扶贫任务,并制定出了第四个“五年规划”——即从2016年到2020年,继续推进三个乡的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
为此,荣民集团与当地政府共同制定了“四大工程”,即到2020年各类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多万亩;日光大棚达到3万多个;养500只羊的养殖大户达到200户;500亩的家庭农场达到200户。同时要实现三个全覆盖:一是免费医疗全覆盖;二是消除贫困户全覆盖;三是人均一个日光大棚全覆盖。
“以上四大工程和三个全覆盖,我们计划再投资1.5亿元,到2020年,让新增的两个乡的1.8万名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史贵禄满怀信心地说。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