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湖南省委讲师团成员,湖南商学院党委书记唐亚阳最近一直忙于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日前,记者就弘扬“红船精神”对他进行了采访。他认为,“红船精神”与十九大主题高度一致,是新时代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发展水平的精神富矿——
“红船精神”,从字面上看,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红的属性,二是船的功能。我们常说“中国红”,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热情、勇敢、生机勃勃的象征,但这里的“红”更多是指中国革命传统,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初心、崇高理想与政治本色。“船”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意象,船是一种载体,是用来远航的,用来到达彼岸的,船和车不一样,它的前程更远大,面临的风险挑战也更大,更依靠水的承托、航向的准确,以及舵手的掌控。可以说,“红船精神”,红是灵魂,管方向;船是载体,管方法。
“红船精神”贯穿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理想,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因此,它在性质和功能两方面都有着坚强保证,并产生强大的聚变效应。“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武器、精神支柱和道德力量。
结合十九大精神,我认为“红船精神”和党的十九大主题是一脉相承的,它回答的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样的目标前进,以及保持什么精神状态的问题。对于教育界来说,“红船精神”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发展水平的一座精神富矿,它有着鲜明的价值导向和问题导向,告诉你做什么,还告诉你怎么做。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孕育伟大的青年。与即将承担的艰巨使命相比,唐亚阳认为,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红船精神”的滋养——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党的十九大提出,“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需要有人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掐指一算,90后与00后大学生,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当打能干之年,任务艰巨。
当前大学生的整体情况是好的,也存在一些不足。有的方向感不强,红与黑,主流与个别,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的意志不坚定,开拓性不够,进取心不强;有的视野不开阔,沉迷自我,不接地气等。青年人可塑性强,迫切需要“红船精神”的滋养。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是中国青年献身中国革命的起点,中共一大代表就是一群青年人,平均年龄只有27岁。96年过去,“红船精神”同样是滋养时代新人的精神之源。
一是注入红色基因,坚定红色信仰。中华民族的独立发展、中国人民的和谐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换来的。因此,红色初心不能弃,红色英雄不能忘,红色基因不能丢,红色信仰不能倒。二是坚定理想信念,激发昂扬斗志,这一代青年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只有秉持和焕发“红船精神”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以饱满的精神勇担使命,才能在伟大事业的洗礼中涅槃新生。三是坚持人民中心、增强为民情怀,只有扎根人民,才能汲取能量,只有服务人民,才能获得升华。
湖南商学院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出一批时代新人,讲责任、讲奉献、讲担当蔚然成风:20年如一日照顾远征军遗孀的“最美湘女”肖霞,深入麻风病康复村陪伴患病老人的“2016年度全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陶汝琴,在橘子洲头智救落水父女的“湖南好人”徐守宝等,以及“肖霞号”孝爱践行团队、免费家教“放学来吧”、轮椅女孩“爱的抱抱团”、智力障碍就业支持“憨儿乐”团队等。
唐亚阳从事了30多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他说将“红船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契合,将是中国高等教育理论创新的一次飞跃——
高校的任务是立德树人,如何将立德树人的实践,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重温“红船精神”,让我的思考有了新延伸:一是可以将当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路径,以及评价体系置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德才兼备新时代人才需求的视野中重新审视,合理优化;二是可以将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强化价值引领,确保入脑入心;三是尝试构建“高校—政府—社会”协同创新的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四是充分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搭建红色价值传播载体等。
自2013年起,我们学校组建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讲习所”及大学生理论社团“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学习社”,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开展宣讲500多场,深受群众欢迎,广大学生也受到锻炼和提高,他们感叹:“课堂教十遍,书上读百遍,不如下乡讲一遍”。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接续前进,争做“红船精神”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