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作者:郭熙保 柴波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6日 13版)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及特点

        党的八大就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重新确认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等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之后我们党历次党代会都重申了这个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国情作出的重大判断。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方都发生了变化。从需求方来看,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取代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物质文化需要”,“美好生活需要”提出的要求更高,而且涵盖面更宽,层次更高。比如,前者没有明确涵盖生态环境的要求,而后者把人民对优美舒适环境的需要包括在内了;前者没有明确涵盖人民群众对安全的需要,而后者却包含了人民对自己的生命财产保护的需要;前者也没有明确涵盖政治民主、社会公平方面的要求,而后者却明确地涵盖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这些要求。总之,“物质文化需要”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时期提出来的,没有涵盖人民的所有需要,具有时代的局限性,而“美好生活需要”则明确涵盖了人民的各种需要,包括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的需要。归结起来,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所要求的各个方面的需要。这表明我们党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后,能够顺应人民的新期待,逐渐朝着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前进,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供给方来看,由“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取代了“落后的社会生产”,这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作出的科学判断。我国已经进入中高收入阶段,人均年收入达到8000多美元,国民经济已经跨过了贫困、温饱阶段,全面小康也即将实现,再也不是30多年前那种落后的贫穷的经济了。因此,“落后的社会生产”这种表述已经与当前的现实不符。党的十九大把社会主要矛盾的供给方表述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新阶段,也就是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了,现在问题的关键已经不是生产的落后,而是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虽然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二,但人均GDP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还比较突出,仍然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发展不充分是指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还需要在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要实现充分的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本扩张型、低成本劳动投入型、资源消耗型、环境牺牲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技术创新驱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优先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到高质量发展阶段。

        发展不平衡是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现象,包括收入分配不均、城乡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生态环境被破坏等等诸多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加以解决,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是,我们也不能等到经济完全发展起来再来解决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把平衡协调发展问题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把社会公平正义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

        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虽然是两个问题,但这两个问题相互关联,不可偏废。必须两手抓,一手抓有质量的发展,一手抓平衡协调发展。其实,高质量发展与平衡协调发展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经济效率的提高、质量的改善则有助于推动经济平衡协调发展。例如,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也能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有助于促进收入差距的缩小;又如,消除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不仅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率,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另一方面,平衡协调发展也能够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比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仅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且有利于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步伐,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高质量的农业发展进而整个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以及其他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政策,不仅有利于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增长水平和发展质量。

    新发展理念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行动指南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经济发展需要有新理论来指导,这个新理论就是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因此,新发展理念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行动指南。

        首先,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需贯彻落实创新和开放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主要原因是发展阶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就是从低收入阶段跨越到中高收入阶段,过去那种依靠高资本积累、低劳动成本、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要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增长,就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要实现动力机制的转换,也就是要把过去以高资本积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转换到依靠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上来。技术进步的来源就是创新,主要是技术创新。但要培育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还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产业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现阶段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也是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的主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经济发展新时代的对外开放与之前的对外开放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开放。不仅仅是出口导向和吸引外资的那种初级阶段的单向对外开放,而且是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中国经济深深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背景下,逐步从出口鼓励和引进外资转到出口与进口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全面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这种新时代的对外开放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必由之路。

        其次,解决不平衡发展问题必须贯彻落实协调、绿色和共享发展理念。发展不平衡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同步,居民收入差距大,生态环境不可持续等。这些不平衡状况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经济起飞阶段,在工业化加速和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不平衡是不可避免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上升为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就自然上升为头等重要任务。协调发展就是要解决上述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把美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共享发展是要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和贫困问题,使基本公共产品的分配更加公平。通过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的协同,最终是要着力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不是两个互不相关的问题,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也能同时解决不平衡问题,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要全面地、完整地、同步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能有所偏废。

        (作者:郭熙保、柴波,系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