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发现奇迹 赞颂生命

    ——读诗歌《木棉花是春天广发的英雄帖》

    作者:王士强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5日 16版)

        木棉花,又名攀枝花。四川省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名命名的城市。袁杰摄/光明图片

        张勇的诗《木棉花是春天广发的英雄帖》是2017攀枝花诗会征文一等奖作品。这首诗起笔就很有气势,不落俗套:“一抬头江湖就远了,门外群山的马匹一骑绝尘/逶迤而去。”“江湖”远去,“马匹”一骑绝尘,世界恢复宁静,完好如初。通常来说这应该是作品的结尾而不是开头。但唯其如此,诗中的“宁静”恰恰意味着“不宁静”,包含着引而不发的张力。随后,诗中点明主题:“只留下一枚木棉花的英雄帖/叩响蹄声。”显然,这首诗是关于木棉花、关于英雄的,这两者之间有何关联?诗歌给了读者强烈的期待。

        如诗的开头所写,这已然是一个“缺席”“退场”的时刻,万物似乎都在走向晦暗与沉沦,不只是“江湖”“马匹”远去,而且“夕阳将醉未醉/桃花半梦半醒”。在这样的情形下,“木棉花”也就是“攀枝花”则是另一种存在。它光辉灼目,颇有力挽狂澜之势,在召唤着英雄,发出“最后的邀约”,昭示了另外一种可能性。木棉花究竟何以如此?

        继而,诗歌从正面对木棉花展开书写。木棉树“虬枝纵横”,其枝干如“旁逸斜出的刀枪剑戟”,不惧怕世间的“腥风血雨”。这是一种强者形象,与传统观念中的“英雄”颇为契合。但是,“腥风血雨”并不仅仅是刀枪剑戟,更可能是“绕指柔的春风”,它是一件“吹毛立断的兵器”“摘叶飞花,伤人于无形”。无论是对于普通人还是对于英雄,时间和日常生活可能都是更大、更艰难的考验,有着令人惊心动魄的力量和悲剧性。而对于真正的英雄来说,哪怕“流落民间,成为草莽”,他也毫不在乎,而是“保持草木的本色”“像一朵木棉花心怀慈悲,隐姓埋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才是真正的强者。实际上,木棉花也并不只是通常理解中的“柔弱”的存在,而是颇具英气和风骨的,它“饮下大碗的花香,与蹉跎的时光/在月光单薄的锋刃上伫立,毫无倦容”。顺应天性、宠辱不惊,以及内心的独立、自在、豁达、无畏、灿烂……如此品质的木棉花的确堪称英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这首诗中所写的木棉花,体现了这样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张勇似乎在说:一棵树、一朵花也可以是一位英雄。诗人张勇身有微恙,行动不便,但他心怀天下、不忧不惧、壮怀激烈,是一位生活的强者、勇者。很多时候作家对外界的观照实际是自我的外化,写万物其实是在写自己。而张勇所写木棉花、所写英雄,实际上同样是在写他自己,写他对人生和命运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诗中所写木棉花是可敬的,作为作者的张勇同样是可敬的。

        艺术家罗丹曾言,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可以说,世界上并不缺乏奇迹,甚至时时处处都有奇迹,但缺少的,是对于奇迹的感知和发现。诗人尤其应该具有一颗“童心”“初心”“赤子之心”,应该具有超乎寻常的敏锐、敏感,发现并传达对于世界、对于人生的新鲜感知与想象,让更多的人体悟生活之美、生命之可贵。张勇这首诗便包含了对生命奇迹的发现,也包含了对生命本身的赞颂和致敬,正如诗的最后所写:“如火的木棉花,让体内的江湖/热血/未冷。”生命如火焰熊熊燃烧,显示出一种动人的景象。全诗首尾两处“江湖”遥相呼应,身外的江湖消失远遁,而“体内的江湖”奔涌不息,类乎江湖高手之“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这是一种生命的境界,包含了对生命的深沉理解。正是有了这样的生命之“火”,有了这样的英雄气质,人生才有了如贝多芬所说“扼住命运的咽喉”,才能真正实现梦想、超越自我。“英雄”可以说是亘古以来文艺作品的一个重要母题,诗人张勇的《木棉花是春天广发的英雄帖》对此进行了富有个性同时又富有概括力的表达,发人深省而又感人至深。

        (作者:王士强,系天津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