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黄浦江情系红土地

    ——上海云南对口协作脱贫攻坚见闻

    作者:本报记者 任维东 颜维琦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4日 10版)

        独龙族聚居区的孔当村新貌。图片由云南省扶贫办提供

        滇西核桃集散地已初具规模,当地村民在加工核桃。吴再忠摄/光明图片

        上海医疗专家在迪庆州香格里拉人民医院实地开展培训。图片由云南省扶贫办提供

        上海青年志愿者与云南乡村小学生在一起活动。图片由云南省扶贫办提供

        红河州石屏六家山村希望小学学生通过电脑了解外面的世界。图片由云南省扶贫办提供

        上海市松江区援建的排灌工程。图片由云南省扶贫办提供

        大理乡村新貌。本报记者 任维东摄/光明图片

        洱海生态美景。本报记者 任维东摄/光明图片

        保山市隆阳区的茶农在采茶。图片由云南省扶贫办提供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上海市和云南省从1996年起正式建立起对口支援帮扶关系。21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沪滇双方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总目标,坚持向基层倾斜、向农牧民倾斜的方针和“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为要”的帮扶工作原则,助力对口地区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和增强当地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今,沪滇协作已由刚起步时上海单向帮扶云南,拓展为在对口帮扶框架下沪滇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由最初政府间的援助行为为主,拓展为各类市场主体的共同参与,再发展到包括各类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爱心人士在内的社会各界多形式、宽领域广泛参与。黄浦江和红土地的牵手合作,成为全国东西部协作的亮点。

        “我每年在大理的时间至少在半年以上,主要是研究洱海的富营养化、水污染防治等相关课题。在大理工作期间,我们会通过定期给州市领导提供咨询报告,包括流域的污染源识别、污染控制方案的编制、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工程方案的审定。”

        说这番话的人叫王欣泽,是上海交大环境与工程学院的研究员。当记者在云南大理见到他时,他刚从洱海边回来。从其眼镜下面看得出来,长年累月的高原阳光已经把他的脸庞晒黑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示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王欣泽介绍说,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的洱海保护治理项目,整个团队长期固定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在15名左右,对高原湖泊的防污治污做了有益的探索。

        在云南,像王欣泽他们这样从上海来到这里开展各种帮扶工作的人有很多。如果说,一条长江水把红土地上的云南和黄浦江畔的上海天然地联系在一起,那么,这种助力摆脱贫困的帮扶情,则使沪滇人民从心灵和情感上深深地相通相融。

    真情帮扶 情意绵长

        曾几何时,严重贫困一直是压在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各族人民身上的一座沉重大山。为了不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名群众在共同富裕奔小康的路上掉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部署下,1996年9月,上海市与云南省正式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

        云南省扶贫办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上海对云南的帮扶工作从1996年至2000年为探索起步阶段,2001年至2006年前后为完善发展阶段,2007年至2013年前后为重点倾斜阶段,从2014年至今进入了精准扶贫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和云南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使沪滇扶贫协作重心向结对贫困县、绑定贫困村、聚焦建档立卡户倾斜。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双方积极创新扶贫机制,取得显著成效。云南省贫困人口数量从2012年底的804万下降到2016年底的363万,年均减少110万。

        近年来,根据中央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及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要求,上海进一步加大了援滇工作力度,在对云南的文山、红河、普洱、迪庆、大理、楚雄、德宏、西双版纳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开展重点扶贫协作的同时,将保山、曲靖、临沧、丽江4个市纳入面上扶贫协作。

        21年来,上海市先后投入财政援助资金42.94亿元,援建各类项目8200余个,使云南70多万名各族群众直接受益;帮助云南对口地区培训各类人才1.2万余批43.4万人次。

        回首上海帮扶云南脱贫的不凡历程,云南省委书记陈豪这样评价,上海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重大战略部署,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加强扶贫协作,援滇干部、资金不断增加,扶贫领域和覆盖面不断扩大,帮扶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成效不断显现,沪滇人民情谊不断加深。上海市的真情帮扶,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各族人民铭记在心。

    聚焦短板 成效凸显

        值得称道的是,上海市的大量帮扶都是想云南人民所想、急云南人民所急。

        拿教育、医疗来说,这两者是长期制约云南发展的短板,也是沪滇扶贫协作的重点。近年来,上海连续选派了12批1160名上海优秀教师赴云南对口地区支教,安排两地百家中小学结对帮扶;上海28家三级医院目前与云南28家贫困县医院结对,累计派出了1850名援滇医生。来自黄浦江畔无私的援助,极大提高了云南各地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迪庆藏族自治州所辖3县市全部是深度贫困县,是沪滇扶贫协作的重点地区。由于气候海拔、生活习惯等因素,当地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较高。2016年开始,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选派专业团队,为当地儿童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先期筛查和治疗,通过帮助孩子拔病根,实现帮助其家庭拔穷根的目标。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该基金会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志愿服务医疗队携手,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开展全面筛查,目前累计手术和即将手术的已达50多人,100多名儿童得到资助。

        在保山市龙陵县人民医院,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的医疗队员采用“一带一”和“导师制”方式为医院培养各科室业务骨干10余人,选派年轻骨干到新华医院进修学习33人,帮助当地医护人员培养临床分析能力,提高手术技能。如今,龙陵县人民医院医师在诊疗规范、临床技能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赢得当地百姓交口称赞。

    创新机制 精准扶贫

        今年9月,漾濞彝族自治县22棵百年核桃树两年的果实采摘权拍卖在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圆满落槌,这一汇聚沪滇两地政府、企业、机构及个人爱心力量的义拍活动为漾濞的产业扶贫、精准扶贫贡献了一种全新模式。

        漾濞彝族自治县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点苍山之西,不仅拥有以石门关、漾濞江、普光寺为代表的丰富旅游资源,也因其特产漾濞核桃而声名远播。云南省驻沪办党组书记、主任任治忠告诉记者,漾濞核桃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产量近5万吨,产值超过10亿元。但另一方面,漾濞目前尚未摘掉贫困县的帽子,核桃树作为农户“脱贫树”“致富树”的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出来。慈善义拍开创了“拍卖+宣传+爱心+扶贫+旅游”为核心内容的新型精准扶贫模式。此后,上海方面还组织企业共同参与漾濞精准扶贫工作,对漾濞投资环境进行深入考察和研判,研究漾濞核桃进入上海商业零售领域的方案,助力当地产业升级和农户增收。

        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哈尼梯田是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然而,重重大山中的许多群众依然没有摆脱贫困。记者不久前在景区内的大鱼塘村采访时惊喜地发现,一群外国游客走进村里的哈尼族传统美食文化中心进行体验。原来,大鱼塘村自被列为沪滇帮扶对象起,累计获得资金355.2万元,实施了以哈尼蘑菇房恢复改造、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培植为主的片区扶贫开发项目,形成哈尼梯田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农家乐、农家客栈等配套产业。截至2016年年底,大鱼塘村全村经济总收入达362万元,实现农民人均收入6488元,比项目实施前人均增收4514元。

    双向互动 合作共赢

        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产品摆上上海市民的餐桌,上海的企业家们入驻云南大展拳脚……这是沪滇亲密关系的生动体现,也是双方关系从单向帮扶到合作共赢的真实写照。

        而上海帮扶云南脱贫攻坚之所以能一直顺利开展并取得巨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地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并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工作推进机制。如,双方领导定期互访联席会议机制今年已是第十七届;上海援滇资金90%以上直接下沉到县以下贫困地区,让老百姓受益;援滇工作既甘当绿叶、配角,做好云南脱贫攻坚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注意发挥出上海特色,当先行、做示范,而且从一开始就将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

        为打好新形势下的脱贫攻坚战,2017年8月在云南举行的沪滇扶贫协作联席会议上,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坚定地表示,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央明确上海与云南开展扶贫协作,是对上海的信任,也是上海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沪滇扶贫协作力度,扩大扶贫协作范围,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强化扶贫协作机制,更加注重精准对接当地脱贫需求,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帮助当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本报记者 任维东 颜维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