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西美人”绘出时代精神

    作者:本报记者 田呢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4日 09版)

        高原盛会(油画) 王胜利

        祖孙四代(中国画) 刘文西

        华阴老腔之关中古歌(版画) 许欲晓

        不尽黄河(油画) 郭北平

        丝绸之路(雕塑) 马改户

        【艺境观象】  

        三秦大地孕育了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长达数千年的中国文明发展史,使西安美术学院拥有丰沛的艺术养分和资源。作为一所具有革命红色基因和传承优秀历史文脉的高等院校,在长达68年的办学过程中,西安美术学院扎根西北大地,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坚持周秦汉唐文化、延安革命文艺、西北民族民间艺术、“长安画派”和“黄土画派”四大传统,夯实“绘画、书法、美术史论、中国民间美术”四大基础,恪守“弘美厚德,借古开今”的校训,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用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观察、记录、描绘着时代的变迁。

        正在北京展出的“时代精神——西安美术学院作品展”上,近200件西安美术学院艺术家的精品力作,多视角、多维度地展现了人民的生活,显示了西北特色、中国风格、国际视野融会贯通的“时代精神”在西安美术学院结出的累累硕果。其中既有老一代艺术家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和重要科研学术项目中完成的代表性美术作品,如《祖孙四代》《小白船》等,也有在历届全国美展以及重大美术活动和竞赛中获得奖励的精品,如《大江东去》等,还有近年来中青年艺术家在各自专业领域里有突出建树的力作,如《华阴老腔之关中古歌》等。

        西安美术学院始终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老、中、青传帮带的美术创作与教育格局,先后涌现出以王子云、石鲁、赵望云、刘蒙天、汪占非、陈启南、刘文西、徐风、谌北新、蔡亮、杨立舟、杨晓阳等为代表的大批卓有成就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工作者。延安革命文化代代相传的血脉,几十年来激励着西安美术学院一代代的艺术家努力地为国家、为民族、为时代奉献大爱,创作了众多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刘文西开创的“黄土画派”一直以劳动人民为原型,是新中国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他扎根黄土地,饱含感情地观照生活、讴歌时代、书写历史,作品达到了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的和谐统一。

        今天的西安美术学院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着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积极主动地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以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作为教学和创作主线的同时,激励和动员广大师生融入时代洪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指出,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所在地,西安美术学院历史性地肩负着重要的文化振兴职责。“开放的西美”是西安美术学院近年来所倡导的全新办学理念,未来的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要拓宽思路,将经典与现代、传统与当下有机融合,展现出和而不同、比肩共荣的历史情怀与时代胸襟。

        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抒情、为社会立言,西安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们讴歌祖国、讴歌民族、讴歌时代,坚持不懈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挥洒着创作的热情,展现出新时代的昂扬风姿。面对机遇和挑战,西安美术学院紧跟时代步伐,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为历史存正气,为时代谱新歌,弘扬延安精神,显露长安气度,彰显中国力量,力争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有风度有温度的新时代精品力作。

        (本报记者 田呢)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