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轴线,在中国版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北京,7.8公里的中轴线,记录着这座古城悠久的历史。而在温暖的南方,180公里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覆盖着3000多万人口,续写着未来创新的故事。
各式各样的创业园区、各行各业的创新团队,如星辰般镶嵌在这一珠江畔的创新走廊上。
在这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构想,落实在每一栋孵化器的办公桌上,落实在每一个创业者专注的目光中,落实在每一个人的行动上,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动注解。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这里的管理者思想活跃、胆大心细,机制灵活、敢于突破桎梏。看到哪里进行得不顺畅,哪里的活力没有充分释放,他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哪里可以改,而不是凑合过。制度创新、制度自信,便在这种“不凑合”的追求中诞生;宏大的战略布局,便在这种对具体问题的精准创新中徐徐铺展。
当然,这里并非所有人都是成功者。转型中国的微观世界,在这里能够得到生动表达。有意思的是,在记者接触到的创业者中,差不多都经历过创业失败或者传统产业的衰落。但是,他们从不哀叹过去,而总是微笑着创造未来。为什么能够视创新如生命?因为创新者不会被这片土地亏待。
(本报记者 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