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7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开启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新征程

    作者:霍文军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0日 07版)

        陕西渭南市华州区皮影文化园,几名平均年龄近70岁的老人常年坚持表演最古老的皮影戏。魏永贤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作为红色革命老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要动员全区党员群众凝聚起追赶超越的共识和强大动力,埋头苦干实干,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崭新的工作状态迈上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征程。

        坚持以文富民。文化是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就不会有更高意义上的民生改善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树立“文化+科技”思维,培育发展数字传媒、广告会展、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奋力建设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要拓宽“文化+金融”路径,运营好投融资平台公司,破解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要推动“文化+互联网”融合,以现代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培育壮大皮影、黑陶、面花等传统文化龙头企业,形成具有华州特色的文化产品,增加群众收入。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华州皮影、面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的丰富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方面。

        坚持以文兴业。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低碳产业。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实现华州追赶超越,必须坚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经济增长的新领域和转型升级的新动能。要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引进高端文创人才,高水平做好205库群文化创意园建设,吸引更多文化名家、文化大师聚集华州。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加大对文化人才和优秀文艺作品奖励力度,激发文化人才创新创造热情。要积极培育文化品牌。依托渭华起义红色景区、少华山风景区、少华湖水利风景区等资源,打造红色旅游文化、生态湿地文化为一体的山水文化品牌;依托金堆钼业城采矿旧址,建设好国家矿山公园,培树华州工业文化品牌;依托郑氏、郭氏发源地,打造集历史研究、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三公故里”文化旅游品牌。要鼓励文化精品创作。设立华州区“非遗保护工程”专项基金,组织文化专业人才,改造提升华州皮影、面花、粮食字画等非遗品牌,推出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优秀文艺精品,彰显华州特有的文化底蕴。

        坚持以文铸城。文化体现一个地方的软实力,新时代没有先进文化的凝聚、创新和创造,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就失去了动力源泉。要坚持规划先行。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主动衔接渭南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符合华州实际的文化城市建设实施办法,把华州皮影、剪纸、面花等历史文化印记,郑桓公、郭子仪、杨钟健等人文印记,渭华起义红色文化印记,充分展示在城市建筑、旅游景区和美丽乡村建设等载体上,不断增强群众对华州文化的认知和认同。要建设文明城区。坚持把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到城市建设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做好博物馆、非遗传习馆等“六馆一场”建设,使华州成为富有文化滋养、充满人情味的幸福家园。要建设文化城镇。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原则,高标准做好西环路综合开发、华州大道、渭南中央公园等项目,在华州大道沿线摆布英伦小镇、石头小镇、现代农业风情小镇、老腔皮影文化小镇等,打造一批有地域特色、民俗风情、主导产业的现代文化名镇。要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力实施南部秦岭山区公益生态水源涵养林、西南台塬沟壑经济林、中部平原花卉观光农田防护林、北部渭河滨坝景观防浪护岸林建设,充分发挥绿色文化在建设美丽华州中的巨大能量,让生活在华州的群众享受到优质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

        (作者:霍文军,系陕西渭南市华州区委书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