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经济新气象】
12月17日,第二架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首次飞行,迎来鲜花和掌声。这是中国制造迈向高端的实力象征,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2017年,中国经济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创新活力不断释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年内4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这背后,是中国经济亮出的高质量发展底色。
经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
冬日的苏北,寒冷中依然生机勃勃。
在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起重机械、压实机械等数十台工程机械产品有序排列,山地挖掘机进行作业演示……如今,采用智能生产线、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徐工集团,正在发力高端制造,重构全球产业链。
而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许许多多的中国制造企业正像徐工集团一样,不断转型升级,向中国智造转变。“以前人们买家电都喜欢外国牌子,但现在,像海尔洗衣机、美的小家电等不仅受到了国内消费者的认可,还远销海外了。”在北京生活的一位消费者说。
这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2%以上;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5%;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1.3%……
“中国正在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大国迈向计算机、工业机器人等现代技术的应用大国。中国的技术、生产工艺水平非常高。”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有利于摆脱围绕速度判断经济发展的范畴,引导政策重心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供给“铺摊子”变为“上台阶”
大连湾畔,各式各样的半潜式钻井平台、生产平台依次伫立着,十分壮观。
“海工产品是典型的定制产品,就像在蛋糕店定制生日蛋糕一样,面对需求的变化,我们也在不断更新升级产品,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水平。”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家权说。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国各地扎实推进,先进产能稳步发展,落后产能陆续退出,供给由“铺摊子”变为“上台阶”,质量持续改善,中国经济的“体格”变得更加强壮。
据统计,钢铁全年去产能5000万吨的目标至8月底已提前完成,煤炭去产能1.5亿吨目标至10月份也已提前完成。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11月份钢材价格涨幅扩大,钢材价格指数随之上行,11月份全国钢材价格指数为101.83,比去年同期上涨26.68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中国经济以质取胜,中国制造不再是大路货的代名词,高铁、核电等高端装备,手机、电脑等信息化产品,在全球中高端产业中拥有了一席之地。”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陈东琪说。
创新“跟跑者”走向“引领者”
改革,点燃了创新的火种。
华为3GPP 5G预商用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于“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的重大应用成果、摩拜无桩智能共享单车、阿里巴巴“ET大脑”、百度“DuerOS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
在千年水乡乌镇举办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多项产品入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一大批企业,展现着中国创新的光芒,释放着数字经济的澎湃力量。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只有依靠创新引领,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日前,由中国一重集团大连加氢反应器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重加氢”)承制的全球首台“华龙一号”——福清5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完工交付。这意味着中国核电真正实现了从“借船出海”走向“造船出海”。
“每天都有技术创新,每天都要面对新事物。”53岁的王传柱,在一重加氢核电装备公司的车间里已经工作了35年,他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预计今年我们的订货量能达到35亿元,比前五年的平均值增长45%,销售收入比前五年的平均值增长78%。”一重加氢党委副书记许广智说。
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也是中国经济蹄疾步稳的关键所在。
如今,中国的高铁、超级计算、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7年公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名上升至第22名。
“一个创新的中国令人兴奋。”《财富》杂志主编穆瑞澜说,开放和创新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正在中国发生的一切,将重塑世界经济。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中国经济一定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中流击水、自信从容。
(本报记者 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