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

    谈甲骨著录书的发展

    作者:黄天树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17日 12版)

        借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机会,笔者介绍三部大型甲骨文著录书,因为这是甲骨学者从事研究的基础。

        甲骨作为珍贵的文物,学者很难接触到实物,因而研究甲骨文主要依据甲骨著录书。那么,什么是甲骨著录书呢?甲骨著录书由图版、释文和索引三部分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图版。清晰而完整的图版是研究的基础。甲骨著录的方法有三种,即拓本、摹本和照片。这三种方法各有优劣,可以取长补短。但是大型甲骨著录书为了压缩印刷的成本,主要采用拓本来著录甲骨文。

        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903年,刘鹗(字铁云)从自藏的甲骨中选拓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一书出版。这是第一部甲骨文拓本著录书,使甲骨变成了学者可以利用的研究资料,意义很大。1914年,罗振玉出版《殷虚书契菁华》,收录甲骨黑白照片68片。这是第一部甲骨文照片著录书。1917年,加拿大学者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es)出版《殷虚卜辞》(《Oracle Records from the Waste of Yin》),全书摹写甲骨2369片,这是第一部甲骨文摹本著录书。

    《甲骨文合集》

        任何学科研究工作的开展,完备的第一手资料是其先决条件。郭沫若早年在日本利用甲骨文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亲身体会到寻觅甲骨著录书之艰难。因为著录甲骨的书印数少、售价贵,又散见于海内外,不易找全。因此,郭沫若1949年就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后,打算编纂一部集大成的甲骨文著录书,嘉惠士林。

        1956年,我国制定十二年科学研究远景规划时,把编纂《甲骨文合集》(简称《合集》)列为国家重大项目,在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立了郭沫若任主编、胡厚宣任总编辑的工作组。工作组从1961年开始编纂,走访国内40个城市,对95个收藏单位和44个私人收藏家的9万多片甲骨进行鉴别、精选和拓印,然后汇合80多年来海内外公私藏家手中的甲骨传世拓本、照片和摹本,进行选片、辨伪、校重、缀合,然后按照董作宾的“五期说”进行分期断代,编成《合集》13大册,于1978至1982年间由中华书局出齐。

        《合集》第1至第12册是拓本及少量黑白照片,第13册是摹本。而与《合集》图版配套的《甲骨文合集释文》(4册)、《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3册)一直拖到1999年,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齐。如果从1956年立项算起,到1999年《合集》图版、释文和索引全部出齐,历时40多年才大功告成,可见编纂一部大型甲骨著录书是一项严肃的科研任务,十分艰辛。

        作为目前收录甲骨拓本最多的一部大型著录书,《合集》以珂罗版影印,拓本的完整与清晰胜过旧著录书,它的出版大大方便了学者的研究,推动了甲骨学的研究,贡献巨大。

    《甲骨文合集补编》

        1993年,胡厚宣继任《甲骨文合集补编》(简称《合补》)总编辑,不幸的是,他不久因病去世,这一计划被搁置起来。直到1995年,在准备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决定由彭邦炯、谢济、马季凡编纂《合补》。《合补》沿用《合集》体例,与《合补》拓本配套的《释文》《资料来源索引总表》(全书7册),于1999年由语文出版社出版。

        《合补》的编者所做主要工作有四:第一,增收《合集》漏收的甲骨;第二,把照片和摹本替换成拓本;第三,吸收缀合成果;第四,增补“殷墟以外遗址出土甲骨”316片。

        由于《合补》编纂速度快,其质量不及《合集》。仅以校重来说,《合补》编者在“前言”中说:“有时为确定某片是否《合集》已有,就要花去相当长的时间。这种对重、选片的工作,其烦琐、费工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可见编者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合补》和《合集》相重、《合补》自身相重的情况仍然很多。

        《合集》收甲骨41956片,《合补》收甲骨13766片。这两部大型著录书将有研究价值的甲骨资料汇集在一起,便利了研究者,极大地推动了甲骨学的研究。

    《甲骨文大系》

        《合集》《合补》是按董作宾五期分法编排的,这一断代体系在甲骨研究的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弊病是把甲骨字体分类和王世的推定混在一起了。今天,学者认识到甲骨断代包括两个方面:甲骨分类和断定每类甲骨的年代。甲骨分类是指根据字体等特征把甲骨划分为若干类;断定年代即确定每类甲骨相当于什么王世。这是甲骨断代研究方法上的重大突破。

        笔者于2012年开始主编《甲骨文大系》(简称《甲系》)。全书由“图版(拓本和摹本)”“释文”和“索引”三部分组成,预计73大册,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与《合集》《合补》相比,《甲系》有以下特点:一是采用李学勤新的“两系说”代替董作宾旧的“五期说”。简单地说,就是王卜辞并不是一系发展而来的,而是有村北和村南(包括村中)两系。二是为每张拓本制作摹本。三是增补新出版、新缀合的材料。笔者为每片甲骨拓本配备了摹本,翻开《甲系》,映入眼帘的是同一版甲骨,拓本在左页,摹本在右页,对照阅读,十分方便。

        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古汉语资料。但是,它要作为语料来运用的先决条件便是确定其时代,否则,15万片甲骨依然是一堆“断烂朝报”,缺少应有的科学价值。为此《甲系》作了如下工作:

        第一,搜集拓本,选择佳拓,剔除伪片,删除重片,缀合残片。殷墟出土甲骨15万片,但已出版的甲骨只有8万多片。《甲系》将这已出版的8万多片拓本全部收入书中,将是迄今为止所收甲骨拓本和摹本数量最多的一部甲骨著录书。比如,1970年代,《合集》只能翻印台湾的《殷虚文字甲编》《乙编》,拓本多漫漶不清。现在,两岸学术交流频繁,《殷虚文字甲编》《乙编》都有清晰的拓本出版,《甲系》将用清晰的拓本替换漫漶不清的拓本。又如,旧著录书为了排版美观,或把没字的部分剪掉,或只椎拓有字的部分;《甲系》将用完整的拓本替换那些“被剪掉”和“未拓全”的旧拓本。

        第二,字体分类,汇聚同文。《甲系》给每一片甲骨刻辞标注字体类别,这对学术界十分有用。甲骨文主要是占卜记录,其中大部分甲骨的主人是商王,称为“王卜辞”;小部分甲骨的主人是贵族族长,称为“非王卜辞”。殷墟刻辞共有32类字体类别,其中“王卜辞”22类字体,“非王卜辞”10类。此外,仅存孤文只字、字体类组不明的残片则暂归“未详”类中。同一字体类别者,则依内容如祭祀、战争、农业、天象等分类排列。

        第三,制作摹本,撰写释文,编制索引。“制作摹本”指用透明纸蒙在拓本上摹写字形及其甲骨形态。“撰写释文”即为每一片甲骨撰写释文。“编制索引”即为每一片甲骨标注属性,如重见情况、缀合情况、拓本清晰完整情况等。

        近年,甲骨著录书开始电子化。相比纸质甲骨著录书,电子版的甲骨资料数据库有很大优越性,它可以随时补充新资料,调整排列次序。《甲系》除了纸质版外,将来也准备开发电子版甲骨著录书资料库,以方便甲骨学者的研究。

        (作者:黄天树,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