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

    小康路上下好“三步棋”

    ——天津市和平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见闻

    作者:本报记者 陈建强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17日 01版)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又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赵渊博搓着手快步穿过一个个砖垛,来到一处破旧不堪的院落——手表的时针正好指向7点。

        赵渊博是天津市和平区旧房改造工程沈阳道片区施工队的负责人。近3个月,他每天早上都是6点出门,7点到达施工现场,与技术人员商定了当天工程任务及进度后,便招呼工人们开始施工。太阳渐渐升起,暂时被安置在周边的居民三三两两回来观望。赵渊博走过去和他们谈笑着,介绍一处处施工细节。工程机械的马达声、工人师傅的吆喝声、居民们朗朗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支最动听的“津门晨曲”。

        天津市和平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齐心协力奔小康的道路上,重点下好住房改造、社会治理、养老服务“三步棋”,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

    补短板——旧房改造顺民意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要看到在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背后,还有千万百姓生活在危旧房屋之中!我们决心用3年的时间补齐民生短板,全面修缮老旧房屋,到2020年使居民的居住环境有一个质的改变,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是十九大代表、和平区委书记李绍洪的承诺。

        旧房改造工程繁巨,共涉及全区6个街道846个片区,总建筑面积567.49万平方米。“我们集中力量全面解决老旧小区及危旧住房在安全、服务、公共设施和外部环境4类功能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整治项目包括消防、电梯、二次供水、老旧线路改造、燃气、路灯、井盖、甬路、围墙、阳台外檐及严损房屋等11个大类。”项目协调工作组王连生介绍。

        劝业场街新华里有一幢二层危楼,木质楼梯和外廊因年久失修而腐坏,存在安全隐患。工作人员在经过现场勘查后发现,原本的加固计划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和平区为此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邀请天津市设计院的专家来到现场“会诊”,最终确定彻底拆除木质楼梯,改用钢结构原地重建的方案,并额外筹措10万元资金,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危旧房屋改造过程中,各职能单位不扯皮、勤沟通,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他们将产权不明的24片共124盏小区路灯纳入区管范围进行改造,更换成低碳环保的LED光源;满足群众自来水抄表到户需求,解决了多年来水压不稳、经常断流的难题。在施工过程中,和平区还多次组织听证会、恳谈会,听取居民意见建议,让旧房改造工程真正做到顺民意、得民心。

        截至目前,今年开工的189个片区危旧房屋改造已全部完成,功能类、安全类改造项目即将告竣。看到自家日新月异的变化,劝业场街新津社区居民李洁笑得合不拢嘴:“原先住在这里整天都提心吊胆,有时马路一过车,房顶就会掉灰。改造之后,房屋加固了还美化了,真是为咱们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强优势——社会治理保民安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和平区是在全国率先开展“网格化”管理的城区。近年来,他们从社会、社区、居民3个层面提升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走出一条符合大都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

        走进和平区小白楼网格化信息指挥中心,宽大的电子屏幕展现眼前。在屏幕上点击任意网格,都能显示该网格内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残疾人、低保户以及道路交通、市容环境等信息,做到了“居民信息底数清,社会面上情况明”。“通过屏幕上的热力图可以直观了解辖区人员聚集情况,通过柱状图能够对外来人口流量进行分析,及时加强监管,做到治安维稳有预判,综治管理无死角。”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

        在创新社区管理模式上,和平区也大胆创新求变,实打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前些日子,同方花园业主委员会提出更换物业公司。我们于是组织有工作经验的党员和楼门长入户走访,了解业主的真实诉求,确保业主的利益不受侵害。”该小区居委会负责人王金荣说,“我们先后组织召开5次业主大会,集体讨论确定聘用新的物业公司。在新老物业公司交接期间,业委会、居委会党员代表现场跟踪,交接顺利、秩序井然。”

        业务受理从“多口”到“一口”,内部管理从“多头”到“一头”。政府服务部门的管理体制改革,让工作人员从“少一些推诿扯皮”到“多一些责任担当”,为的是让群众办事“少跑一趟路,少走一道门,少问几个人,少找几个窗”。在“多”与“少”之间,体现的是和平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前办档案、转保险要跑到区人社局,现在家门口就能办,太方便了!”在小白楼街为民服务大厅,正在查询社保缴费情况的张娜娜告诉记者,“我来这儿查询工作变动后社保缴费是否及时衔接上了。这里窗口多,工作人员业务也很熟练,拿完号基本不用等多久就办完了。”小白楼街为民服务大厅通过整合人力资源,重心下沉,辅之以信息化技术,着力解决精细化服务问题,目前基本做到了群众服务需求全知道、生活事务全能办。

    闯新路——养老体系解民忧

        和平区南营门街的66岁老人许广生最近逢人便说,退休后的日子“比上班时候还充实”。为啥?他说在社区里又找到了“组织”。每天吃过早饭,许大爷就来到街道老年服务中心,和老哥们儿一起练书法。花上10块钱,吃一顿“三菜一汤”的丰盛午饭后,他又和大伙儿一起打桥牌、打太极拳……“我现在过的就是小康的日子!”

        经过长期探索实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平区目前已构建起“7+5”养老服务体系。“7”就是包括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社区日间照料服务、智能呼叫应急服务、入户上门延伸服务、专业机构养老服务、短期托老照护服务、社会组织养老服务7种服务模式;“5”就是搭建由政府、社区、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共同组成的“五位一体”养老服务网络。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和平区老人乐享最美“夕阳红”。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目前我区共有60岁以上老人11.82万人,人口占比达到27.93%,居家养老比例超过95%。我们以此为着眼点,下大力气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让老年人在家中也能享受到机构养老的专业服务。”和平区老龄办主任张金恒这样说。

        据了解,近年来,和平区每年投入1000万元,为空巢、独居、孤老、低保、重点优抚对象、失能老人等6000多名老人提供家政、维修、卫生清洁等8大类60余项上门服务项目;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建立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为全区2000户高龄空巢老人家庭安装呼叫器,解决应急排险、线路抢修、紧急救护等问题;每年投入15万元为3000名特困老人购买助老健康保险。目前全区还建立了9家养老院、9个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和31个社区老人日间照料服务站,每个服务站均配置休息室、配就餐室、文体活动室、医疗保健室、老年课堂。

        小康,这一源于《诗经》中的词汇,在如今的和平区正成为富于立体感的现实:更安全的居住环境、更精细的社会治理、更完善的养老服务、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优美的环境……9.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2万和平区人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正是源自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本报记者 陈建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