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8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15日 星期五

    加快建设航空航天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作者:郑永安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15日 08版)

        【书记校长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为新中国创办的首批航空高等院校,建校65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5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参与我国所有航空重要型号研制,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南航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设航空航天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心,走强化特色之路、人才强校之路、创新驱动之路、深度开放之路、文化引领之路,全力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走强化特色之路,加快学科交叉融合。拥有一批一流学科,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特征。一方面,强化航空航天民航优势学科特色,建设好“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并发挥优势学科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学科繁荣;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新兴交叉学科,使这些学科成为重要突破点,实现弯道超车。通过战略组织和机制创新,努力培育衍生“航空航天+”“军工+”等特色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通过链式反应,使有战略需求、有发展希望的“支流方向”成为未来的“主流学科”,构建已有特色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群峰突起、竞相争辉的发展格局。

        走人才强校之路,加快提升发展主体。一流大学建设,必须着眼于人才、着力于人才,必须加快做大做强队伍这个发展主体。既要“移栽大树”,发挥学术大师汇聚团队、引领学科的作用;也要“选育新苗”,压担子、搭梯子,使青年人才释放潜能、快速成长;还要加快建设一支敢于担当、善于谋事的管理队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明确发展目标,提供资源保障,为各类人才的培养与成长绘制清晰的路线图,充分发挥人才的聚集效应和创造活力。

        走创新驱动之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适应全球科技变革和国家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快办学从资源投入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对接新时代国家战略、瞄准国际前沿,实现两者的结合统一。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加快构建一流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以一流的人才输出、一流的学术产出、一流的服务贡献,成为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获得世界学术共同体的认同。着力推进管理理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让创新贯穿学校一切工作,驱动学校新一轮发展。

        走深度开放之路,加快汇聚发展资源。面向新时代、必须“立足南航、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把目光放在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上,在国际坐标下谋划自身发展。进一步汇聚国际一流师资、学生、项目等“硬资源”,主动对接国际标准,加快吸收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经验等“软资源”。进一步把办学实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在更加主动服务需求中提高对优质资源的竞争能力。通过厚植开放,将一切能够提高南航发展能级的资源汲取汇聚到南航来。

        走文化引领之路,加快提增发展动力。一所大学的文化,是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认同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导向,是大学的灵魂和发展的力量源泉。在65年办学历程中,南航人秉承“航空报国”的办学传统,遵循“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践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校训,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学校实现快速发展。在历代南航人身上稳定地表现出了三种精神特质:航空报国的国防使命,团结拼搏的创业精神,志在超越的一流意识。正是这种精神文化,有力地支撑着南航在发展的关键时刻苦战过关,实现了数次跨越。在迈向新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传承和发展南航优秀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教育理念融入南航核心文化价值体系,让先进文化凝聚共识、激扬正气、提振信心,释放无形而强大的动力。

        (作者:郑永安,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