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让十九大精神在青年学子中落地生根

    ——江苏高校扎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调研

    作者:本报调研组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12日 09版)

        南京师范大学学生集中收看十九大开幕式。资料照片

        河海大学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研讨会。资料照片

        南京大学组织学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资料照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举行2017级升旗仪式暨十九大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活动。资料照片

        【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系列调研④】

    编者按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富活力的元素,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状态和道德素质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前途。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江苏省迅速掀起十九大精神进校园的热潮,青年学子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全省高校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统筹谋划、创新载体,通过座谈讨论、理论宣讲、微课堂比赛等多种形式,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入推动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引导青年学子们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近日,光明日报调研组前往江苏,深入走访省内10多所高校,实地了解高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情况,探寻和思考其创新做法和实践经验。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的十九大报告对青年的殷切期望,让江苏青年学子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记者在江苏省高校调研时发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已成为大学校园内最热门的话题。连日来,各高校自觉将十九大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把知识教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推动十九大精神入耳入脑入心,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创新学习形式,推动青年学子深刻认同十九大精神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江苏高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迅速兴起。

        南京医科大学学工处在辅导员队伍及学生中组织开展学习十九大精神“五个一”活动,即耹听一场报告、写一篇学习体会、举办一场交流座谈会、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参加一次实践活动。

        南京大学青年学习社将马克思生平故事、理论思想等拍成了系列短视频,通过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实现当代青年与伟大思想的对话。

        以经典诗词作品为纽带,南京艺术学院举办了5场诵读会,或豪迈,或婉约,或深情……带领大家一起领略诗词里的大美中国,感受灼热的理想主义和炽烈的家国情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激励新时代江苏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11月22日,由省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之“我读十九大报告”校园沙龙走进南京审计大学。该校“西部计划”毕业生俞乐、孙芳芳通过视频,分享了自己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体会;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井冈情中国梦”成员洪鑫讲述了自己上井冈山重走“红军挑粮小道”的经历;“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国家二等奖获得者薛力鹏分享了自己调研美丽乡村的成果……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友:十九大报告精神与每个青年学子息息相关。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要做到追问人类终极问题,解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南京审计大学党委书记晏维龙的话引起南审学子的深思。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介绍,“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就是通过读经典、学经典,让青年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自觉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牢固树立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让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

        为深入宣传十九大精神,省委宣讲团在高校共安排宣讲79场,并安排党委书记、校长专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场。学习报告会、专题党课、主题演讲、学术沙龙……各高校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全面展开学习宣传活动。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管向群向大学生们推荐、赠送《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同样是知识青年,大学生可以从书中读懂中国的国情,找到榜样、找到目标、找准方向。

        “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学习贯彻的重中之重。各学院部门将统筹规划、集中学习、创新载体,积极举办各类学习实践活动,让十九大精神深入课堂、辐射社会,实现学习宣传研究贯彻全覆盖。”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朱拓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作为肩负伟大使命的新一代,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咐,保持‘永不懈怠、永不停滞、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饱满精神状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十九大精神已得到高校青年学子们的深刻认同,并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改进教学内容,将十九大精神融进专业课堂

        集体学习、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理论研讨、项目推进……围绕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论断,江苏各高校正卓有成效地推动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青年学子头脑。

        南京大学积极探索和运用“翻转课堂”等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坚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江苏师范大学将宣讲十九大精神作为思政课堂重点内容,通过专题讲座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同时,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十九大精神宣讲,从13个方面设计教案内容,提供“菜单化服务”,把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培养放在新时代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大局中。

        南京师范大学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建立起在网络化教学基础上的全新思政课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形成合力,增强学习十九大精神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南京艺术学院在十九大闭幕后迅速启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课程建设,全面阐释十九大精神的主要内容、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阐释蕴含其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论断和重大举措。

        苏州大学启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研究课题,发挥学校学科和专家优势,围绕理论研究成果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和教育教学,开展课题研究。

        盐城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大学生将专业与学习教育活动结合,用工具绘制十九大报告高频词图,标注出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的重点,让学习十九大精神“更有趣”。

        江苏各高校将十九大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工科生对数字比较敏感,更加关注技术的更新、发明和应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科技发展方面会有哪些具体的体现?会达到怎样的水平?具体的描述更容易让工科生接受。”南京邮电大学把十九大绘就的蓝图数字化、具象化。

        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政学院的“社会热点问题分析”课程结合社会热点事件解读十九大报告;信息与控制学院将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专业课教师结合十九大报告内容认真备课,将其中的精华掰碎了融入课堂。

        在采访期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来好消息:作为指导老师,曾维和指导的队员们刚刚斩获第十五届“挑战杯”特等奖。

        政策理论学习怎么和科技竞赛联系起来?

        原来,曾维和老师的“社会热点问题分析”课程一直深受同学欢迎。在学习十九大报告的过程中,曾老师努力做到十九大报告中政策性观点与专业知识有机对接,报告中的亮点提法与现实生活中公共治理的问题有效对接,报告中的战略举措与改革创新实践精准对接。

        梳理政策文本的关键词、找寻社会热点问题清单、组成政策精神学习小组和社会热点问题调查小组,走出校园,实施社会热点调查,撰写课程调查报告或者政策建设,落实操作方案……每天,曾维和和学生探讨得不亦乐乎。参加“挑战杯”就是检验的过程,新的课题不断出现,他和同学们讨论得更热烈了。

    线下线上联动,让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

        想象得到吗?思政类校园文化脱口秀竟然一票难求!

        11月19日,江南大学的思政类校园文化脱口秀《宝哥说》第9期“‘时’说新语”在江南大学音乐厅成功举办,现场座无虚席。

        如何讲好、讲透十九大精神,如何让当代大学生喜欢听、听得懂、能领会?《宝哥说》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主讲人是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唐忠宝,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新时代”“新矛盾”“新目标”“新要求”“新思想”五个关键词出发,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深入解读,听众时而欢笑,时而沉思,掌声不绝于耳。

        课讲得太死板,学生不愿意听;一味迎合学生,又往往导致思想性缺失。能否将趣味与品位结合,通俗与学术融合?《宝哥说》遵循“说理不说教”的原则,引导学生由感性回归理性,重新深入洞察事物的内在逻辑和规律,让学生在欢笑中获得真知,引导学生通过分享体验进行朋辈教育。

        目前,《宝哥说》团队已经聚集了不少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大学生,他们分别发挥在专业理论、了解学生和创新实践方面的优势,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对象。

        真正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有好的“票房”。在江南大学,《宝哥说》具有极高的人气,每场预约报名人数均超过2000人。热心的同学为了及时了解到唐老师的代班动态,专门为其开通了“唐忠宝宝哥全球后援会”微博,定期更新唐老师的最新课表。

        为让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许多高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式和数字化网络的双重优势,图文并茂地将十九大精神知识点汇集到官方微信、掌上党校、校报微信订阅号、官方论坛、官方微博等平台,构建起全媒体、立体化的宣传格局。

        常州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青年学生的兴趣、需求,开发了系列网络课程,提供线上、线下的项目、产品和服务,先后推出了“小青”“小马”等网络形象,制作《我们身边的核心价值观》《小青小马和你谈梦想》等视频产品,依托微信平台开展了学“习”天天见、“青春学习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等线上活动,建立了网络班级团支部、社团等1884个,筑牢网络青马阵地。

        安一是南京审计大学2015级审计学专业学生,也是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习研社的首任会长,在筹备组织习研社的过程中,她感受到同学们对理论学习的热情,这也给她带来一定的学习压力:“我希望能够尽快提升自己,带领大家一起努力学习,搭建好这个平台,并且把深入学习得到的成果传递给周围同学。”

        技术、网络环境的支撑是电子通信类高校拥有的优势。南京邮电大学试用“课堂派”软件,课堂讨论的问题通过手机互动后,老师当场了解不同观点,及时请学生谈看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讲解。

        徐川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在他的教学中,网络成了思政课堂新载体。“南航徐川”公众号开通1年,就回应学生提问10万余条,持续高居全国高校辅导员微信号原创排行榜榜首。公号粉丝中,只有10%来自南航,这个跨学校的网上思政课堂,让他的影响力遍及全国。

        11月28日,他在“南航徐川”公众号里发表演讲实录《观测党代会的若干角度》。作为十九大代表和一名思政课教师,在他的体验和观测中,党代会和电视上看、报纸上看的有什么不一样?他的演讲带着真实的体验,从不同的视角,让青年人走近党代会。

        “引领学生,不是简单地传授完知识就万事大吉了,而是通过与学生互动,教给学生看问题的视角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想做的就是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让同学们接受知识的同时又乐在其中。”徐川说,同时也要注意过犹不及,不能为了“活跃气氛”而百无禁忌,更不能为了赢得关注度而哗众取宠。

        “衡量一堂课是否合格,标准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而是问学生听进去多少,记住了多少,领悟了多少,有没有入耳、入脑、入心。”他坚定地表示。

        遵循知识教育规律,遵循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江苏高校,学习十九大报告、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正成为一种校园风尚,更多的青年学生走进马克思主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自觉拥护者、积极践行者,自觉地用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他们正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学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赋予当代青年的伟大使命,抒写新时代壮丽的新篇章。

    高校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启示

        一、要形成科学塑人与价值育人合力。

        注重各类课程与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同向同行,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课程与思政课、通识课一样,都具有育人育德的内在功能,深挖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价值信念、理想追求、责任使命,激发和创新专业课程的价值育人功能。

        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课程建设、学校理念、制度保障建设。增强专业课教师的价值自觉意识,深化他们对十九大精神、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和核心价值观中深层次的科学精神、人文价值的认识,提高其对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认识,从而建立起依托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立德树人格局。

        二、要注意整体优化、重点突出、增强“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要注意整体优化、重点突出,避免课程内容重复,编制十九大精神进课堂的教学内容与要点、提供权威教学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培育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使之充满人文关怀,从而大大增强实效性。

        三、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长效制度。

        建立全面有效的制度是确保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根本保证。因此,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和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制度支撑,保证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能深入、长期坚持下去;同时,要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促进学校积极发现、主动破解工作中的难题,务求实效。

        (调研组成员:李春林、郑晋鸣、靳晓燕、沈耀峰、苏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