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南安村采访时看到,农户新改的厕所门口上都贴着一块牌子,上面有厕所编号和使用说明。厕所内安装了陶瓷便器和冲水设备,基本上闻不到臭味。70岁的村民孙良洪高兴地说:“千百年来,咱农民一直用旱厕,夏天臭,冬天冷。现在,政府帮助改造,用上了干净的水冲厕。”
记者从淄博市委农工办了解到,2014年,淄博市将农村旱厕改造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启动,坚持整村改造、应改尽改。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2478个应改村的37.5万农户全部完成改厕任务并通过省级验收,在全省提前一年半整建制率先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农村群众上旱厕的习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淄博的反响十分热烈。当地干部群众认为,倡导推进“厕所革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姓民生、城乡文明的高度关切。淄博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专门部署全市农村改厕自查、数据核实、跟踪督查等工作,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
实施农村旱厕改造,不仅让农民用上了卫生厕所,更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村容村貌,让困扰群众的“卫生死角”变得干净亮丽,农村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记者了解到,淄博各区县改厕工作亮点纷呈,张店区坚持责任落实到位、宣传动员到位、技术培训到位、示范引导到位;淄川区创新多种改厕模式;博山区积极破解山区改厕难题;临淄区将改厕与后续管护并举,解除群众后顾之忧;周村区严把改厕“采购关、施工关、验收关”;桓台县在全省率先通过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认定;高青县按照程序合法完善、质量符合标准、数量真实准确、资金使用安全、后续管理健全的标准扎实推进农村改厕;沂源县多措并举破解改厕“瓶颈”。
为保持改造后的农村厕所干净卫生,淄博市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改厕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在开展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十有”为标准,全面建立“有场所、有牌子、有车辆、有人员、有电话、有制度、有经费、有配件专柜、有活动记录、有粪液利用”的改厕管护服务组织。
不仅如此,淄博还围绕打造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探索建立多种管护模式,鼓励镇村建立农村卫生厕所服务站或专业公司,配齐抽粪设备和厕具零件,为农户开展抽厕和维修服务,最大限度为农户提供方便。
(本报通讯员 陈卫华 丁静 本报记者 赵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