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08日 星期五

    《国家宝藏》:让国宝活起来

    作者:阎晶明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08日 16版)

        【心直口快】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承故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只有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文化节目一直是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的责任坚守,并在今年精心打造、连续推出了以《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标杆综艺。2017年岁末,当文学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央视再度升级视野和格局,隆重推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为央视文化系列品牌再添新力,观之令人振奋。

        相较央视之前的文化节目,《国家宝藏》具有鲜明的风格特色。节目选取的表现对象是文物,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语言,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用时尚现代的方式激活深沉古老的历史,致力于“让国宝活起来”。从制作来看,《国家宝藏》秉持了高规格和高品质,央视和故宫两大文化体强强联手,八家国家重点博物馆鼎力加盟,共计九家博物馆、遴选27件国宝重器交与万众共赏,高峰并峙,精彩可期。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完全不同于过去的鉴宝节目,《国家宝藏》向文博领域发起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探索——这里没有任意判断的“鉴定”,没有随意而出的价码,文物回归到最为浓缩和纯粹的文化载体,观众获得的是蕴含在内里的文化密码、附着在其上的文化符号。

        可以看出,《国家宝藏》从一开始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努力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这一追求,从第一期节目即可窥见一斑。首期展现了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三件文物,每一件都有一段“前世传奇”与一个“今生故事”,还有跟它一起血脉相依的守护人。这一切,都能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这些文物历经风雨而来,每一个都是饱满的生命、岁月的传奇。

        “前世传奇”通过舞台戏剧的方式完成的微型历史剧表演,演绎一段基于大量史料合理联想的故事,让观众可以在生动活泼的感受中,触摸一件件国宝的历史温度。无论是《千里江山图》与宋徽宗、各种釉彩大瓶与乾隆,还是石鼓与司马池父子,节目都以戏剧表演的方式娓娓讲述,生动可感,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在“今生故事”部分,节目多角度选取和国宝产生当下命运关联的现代人物,讲述一个个关于“守护”的故事——历时四年潜心研究《千里江山图》“青绿之色千年不败”之谜的中央美术学院老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画颜料技艺传承人、近十位常年在故宫做志愿者的义务讲解员,以及一个五代人都在守护故宫的家庭……透过这些朴实无华的人和事,观众或震撼,或敬仰,或怜惜,或骄傲——原来,这些国宝背后有着如此非凡的身世、不朽的光芒,更有如此多的人带着满腔的赤诚与热爱,和它们血脉相依。他们用心血乃至生命守护的,正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这种“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对应对接的表达方式,正是创作者在传承中的手法创新。讲清一件国宝级的文物,且还要将专业性、知识性、通俗性、艺术性有机结合,要将文物价值与当代态度融为一体,这对创作来说实为难事。《国家宝藏》采取了一种新颖别致的叙事结构来完成表达诉求。每期节目由出自一家博物馆的三件文物构成,每一件文物都有一组国宝守护者,对每一件文物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其中,明星嘉宾演绎国宝的“前世传奇”,而后由他们引出“今生故事”的讲述者,大家共同讲述文物的过去和现在,引出话题,激发思考。此外,张国立担任001号讲解员,负责串联整个的讲解任务。九大博物馆馆长坐镇,适时点评、补强文物信息,将一件文物穿越历史的故事讲得可感可亲、有理有据。那些平日里在博物馆玻璃柜里安放着的静物,在《国家宝藏》的舞台上却充满活力,成了有生命、有温度、有故事、有性格的存在,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让国宝活起来”。

        通过对一件件国家宝藏的生动叙述,让观众读到一段历史,认识一件文物背后包含的政治的、文化的、艺术的内涵,这一追求在《国家宝藏》得以实现,必将有力地促进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对文物知识的兴趣。目前,我国各级博物馆已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博物馆的参观人数逐年增加,这是一种文化复兴的新气象。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让博物馆里的文物真正活起来,使普通公众不仅可见,更可感、可知,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此次,《国家宝藏》秉持高度的使命和担当,进行了极具价值的诚意破题。

        文物不是尘封的古董,《国家宝藏》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眼千年”中日日流淌、从未褪色的文化自信。这档雅俗共赏、庄合相交的文化节目,是续接历史、让昨天与今天生动对话的过程,是把历史辉煌与当代文明融合的过程,是让国宝级文物从冰冷的橱窗里“走”出来,让人感知其澎湃生命力的过程。这样的节目,也是让博物馆里的宝藏真正生发其独特价值,引发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骄傲自豪的过程。如此格局开阔、气势磅礴的节目,值得我们继续期待。

        (作者:阎晶明,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