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5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第二十四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06日 星期三

    丰富“一国两制”实践 推进祖国统一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祖国统一的重要论述

    作者: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06日 05版)

        位于香港湾仔维多利亚湾之畔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新华社发

        “支付宝HK”在香港一家零售店进行扫码交易测试 新华社发

        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子女艺术团正在排练节目  新华社发

        【专家视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新时期做好港澳台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就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未来香港、澳门和两岸关系发展指明方向,擘画蓝图。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祖国统一重要论述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对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推进两岸关系“克难前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1.“一国两制”是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伟大创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指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这一精辟论述,深刻阐明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价值与历史意义。“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伟大创举,这可以从历史背景、理论内涵和实践探索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从历史背景看,“一国两制”构想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从历史动力讲是思想解放运动的直接产物。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应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的时代背景,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与改革开放的历史动力如出一辙,这种强大的历史动力使其在诞生之时便具有明确的突破性和开创性。

        从理论内涵看,“一国两制”突破了许多条条框框的束缚,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征。首先,“一国两制”超越了传统国家学说的束缚,在国家结构问题上进行了崭新的设计,在国家学说领域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国家学说和政治学基本理论。其次,“一国两制”突破了“一国一制”的传统框架,采取兼容性的制度分配方式,解决了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如何实现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和平共处的难题。再次,“一国两制”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着重从国家利益考虑问题并设计统一模式,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依归,以和平统一、和平发展和以人为本等现代观念取代了旧式的革命观念和“解放方式”,不仅有利于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且有利于这些地区继续保持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从实践探索看,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相继顺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已不仅仅是一种科学构想,而是成为在港澳地区经受住考验的实践探索和生动现实。从国家层面看,中央成功运用和平方式实现了港澳的顺利回归,有效对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港澳地区恢复行使国家主权,保障港澳社会实现平稳的政治转型,确立起崭新的特别行政区制度,以最小代价铸就了国家统一大业的历史丰碑,树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赢得国际社会赞誉。从特别行政区层面看,中央政府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认真履行宪制责任,坚定支持港澳特区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回归后的港澳依法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依法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特别行政区制度运行顺利,特区管治保持良好水准,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港澳居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各项事业持续进步,在国际上树立了脱离殖民管治的地区持续发展的成功范例。

        从历史和全局的宏观视角考察,“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开创了国家统一的和平方式与国家治理的崭新模式。事实证明,“一国两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是完全正确的、是有强大生命力的”,我们对“一国两制”要坚定信心。

        2.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公开场合谈及港澳工作,回顾与总结港澳“一国两制”实践的经验与教训,针对当前“一国两制”在港澳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作出正面回应,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新时期中央贯彻“一国两制”的基本思路和原则方向,为“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准则,对新时期做好港澳工作,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推进“一国两制”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坚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强调“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这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国两制”实践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号召港澳同胞积极参与民族复兴大业,与内地同胞同心协力,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二,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一国”意识,坚守“一国”原则,正确处理特别行政区和中央的关系。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要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只有这样,“一国两制”这艘航船才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这一论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主权的重视和坚决维护主权的决心,具备强烈的底线思维,表明在“一国”的前提下国家主权是底线,任何违背这一原则的做法都是走不通的,也必将依法受到严惩。

        第三,中央“全面管治权”与特区“高度自治权”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这表明,中央基于主权对香港行使全面管治权,是宪法和基本法赋予中央的宪制责任,也是针对那些试图削弱、挑战甚至排斥中央管治权的错误言行的有力回击。只有在治理港澳特区的实践中形成把全面管治权和高度自治权结合起来的新理念,才能防止“一国两制”实践偏离主线。

        第四,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特区基本法办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基本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基本法律”“在落实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宪制秩序时,要把中央依法行使权力和特别行政区履行主体责任有机结合起来”。这体现了中央依法治港首先要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治港的思路。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要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港澳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表明今后在港澳要强调把宪法和基本法共同作为宪制基础,逐步推动宪法在特别行政区的效力得到落实,并通过法治实践促进特区形成良性的宪制秩序,即在宪法和基本法共同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推动中央全面管治权和特区的高度自治权形成良性互动。

        第五,全面推进内地与香港、澳门互利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表明中央针对港澳特区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即强调港澳特区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强与内地的互利合作与紧密联系。十九大报告还明确提出要制定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将为港澳同胞到广阔的祖国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服务国家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3.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准确把握两岸关系的历史和现实,从国家发展全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两岸关系、祖国统一及对台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不仅极大完善、丰富和发展了国家和平统一思想理论,而且对新形势下开展对台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第一,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思考祖国统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明确把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紧密联系起来,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两岸中华儿女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支持者、参与者、推动者、获益者。

        第二,保持战略定力,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创造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我们要保持自身发展势头,同时采取正确政策措施做好台湾工作。”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两岸实力对比差距的不断拉大,大陆处理两岸问题的能力与自信也不断增强,大陆的发展进步成为决定两岸关系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提供了雄厚的实力基础和可靠保障。只要大陆保持自身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持续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就能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必将为实现国家最终统一积累和创造越来越多的有利条件。

        第三,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我们认为,这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我们将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他强调,“‘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是能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的安排”“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改变”。这一全新论述站在统筹全局的高度,对国家统一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思考,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内容主张,为未来构建“一国两制”台湾模式提供了具体的政策指向。当前岛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台海局势趋于复杂严峻,大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不变,有利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有利于维护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第四,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推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新思路,是新形势下大陆对台政策的核心内容与重要抓手,具体内涵是在继续扩大和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凝聚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并不断用真诚、善意、亲情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的方式,来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新思路,是实现“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两岸心灵契合”的重要途径,必将为两岸关系由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注入新动力。

        第五,坚持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必须坚决反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呼吁“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明确宣示了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彰显了指导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及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追求国家最终统一目标的坚定意志。

        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刘凌斌、林中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