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05日 星期二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讲好宪法故事

    作者:唐弢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05日 03版)

        据新华社杭州12月4日电(记者唐弢)12月4日,第四个国家宪法日,杭州市栖霞岭54号大院内,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栖霞馆区正在举办一场名为《宪法就在我们身边》的主题展览。

        “杭州在中国宪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年在杭州起草的‘西湖稿’是1954年宪法的重要基础。”现场讲解员的介绍,把参观者的思绪带进了深深的历史长河。

        1953年12月,毛泽东率宪法起草小组成员乘专列离京来杭,在西湖边用了77个日夜写就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初稿。

        2016年,就在起草小组当年下榻的北山街84号青灰色二层小楼内,开设了全国第一家以宪法为主题的陈列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毛泽东来杭途中所说的话如今被镌刻在序厅的墙壁上,将一幅关于宪法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据“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副馆长王永翔介绍,此次展览围绕宪法这条主线,将把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历史进程,变成可听、可看、可讲的中国宪法故事。

        作为陈列馆第一批普法志愿者之一,今年54岁的王玲对于陈列馆中的文物故事如数家珍,“宪法不是束之高阁的资料内容,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老师’与‘朋友’,我们过来讲解就是要告诉游客什么是宪法、宪法规定了什么、宪法如何实施。”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74岁的刘喜昌老人今天特地带着老伴来观展,退休之前,刘喜昌在杭州从事了50多年的法律工作,从54年宪法到82年修订,刘喜昌几乎一路见证了法治中国的成长与发展。“我刚才一直在数墙上展示的法律数量,整整有256部之多!我相信未来在以宪法为框架的基础上,中国的法律会越来越完善,我衷心希望,也深切期待!”刘喜昌说。

        在王永翔看来,陈列馆建立的初衷就是希望有不同的人过来了解宪法,学法懂法,知道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同时,他也希望那些参观完展览的人能有所思考,站在时代的高位去感知自己身上的责任与担当。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