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03日 星期日

    劳动者谱写时代强音

    作者:本报记者 田呢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03日 09版)
    皎阳(油画) 蔡昊坤
    工作中的一次谈话(油画) 庄园
    夯歌(油画) 王文彬
    晚风(版画) 李桦
    清洁工(中国画) 刘金贵

    红日照钢城(版画) 洪波、李致栋

    穿蓝色工作服的模型工(油画) 孙韬

        【艺境观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和劳动者的内涵日益丰富,艺术家对劳动者的刻画也在不断深入,艺术创作中劳动者形象和劳动场景的变化从侧面见证了中国的发展。近日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艺术馆举办的“时代劳动者”美术作品展,通过梳理劳动者形象在党和国家发展历史进程中的演变脉络,展示了贯穿其间的劳动精神和劳动者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

        此次展览由北京市总工会主办、太庙艺术馆承办,60余件艺术作品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其中既有以吴作人、古元、彦涵、林岗、王文彬、戴泽为代表的老一辈美术大家的作品,也包含了徐冰、苏新平、刘晓东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分别展现出不同历史时期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时代形象。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为构建全面、丰富的时代面貌提供了线索,探讨了不同时期劳动者的精神内涵。

        劳动改写命运。新中国建立伊始,百废待兴,党带领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让中国劳动者的命运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掌握在自己手中。在革故鼎新的年代里,劳动人民满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国家的巨大喜悦,以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劳动热情汇聚成无穷的力量,改变着社会的面貌,鼓舞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正如新中国开拓发展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样,一大批劳动英模和广大劳动者的形象与劳动实践,一起成为艺术作品的主要表现内容。油画作品《夯歌》以明亮的色彩和强烈的光感塑造了劳动中的妇女形象;版画作品《晚风》并不着力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而是通过劳动者的肢体动态和背景氛围烘托出微风袭来的律动之感。这些经典作品展示了劳动所蕴含的大美,体现出新中国劳动精神的内在含义。

        劳动创造幸福。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经济建设成就斐然,社会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实现了质的飞跃。与此相应,劳动主题的艺术创作呈现出新的变化。一方面是题材的拓展,如《清洁工》《红日照钢城》《焊花飞舞》等作品,从原来比较集中反映具体劳动创造成就,到更多地表现质朴的劳动现场和都市化的进程,表现劳动生产的变化与革新。在形象塑造方面,也从描绘劳动人民集体生产的群像,到更多关注普通生活,尤其注重塑造劳动者的个性精神,彰显了在改革开放精神引领下,人民群众勤勉奉献的精神面貌和勇于创新的劳动新象。

        劳动开创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铸梦前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最光荣”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社会各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当代劳动者群体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时代的劳动者更多地呈现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时代特点。随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表现新科技、新农业、新制造业等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形象及劳动场景的作品层出不穷。《皎阳》《龙脉》《为地铁工人塑像》《工作中的一次谈话》等作品中,艺术家以精湛的艺术语言,生动描绘了新时代的劳动者群像。他们既具备传统劳动者的珍贵品质,又有着创新能力和拼搏精神,他们将个人梦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谱写了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弘扬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伟大品格,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美术家而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以敏锐的艺术眼光捕捉身边劳动者的光彩瞬间,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弘扬劳动价值和劳动精神,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需要美术家落实到作品的思想内涵中去,以艺术的力量推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本报记者 田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