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03日 星期日

    残障儿童,你能和我们一起成长吗

    作者:本报记者 刘华东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03日 06版)

        残障儿童与浙江省诸暨市城西幼儿园的孩子们一起活动、游戏。郭斌摄/光明图片

        在青岛幸福之家融合幼儿园,残障儿童和健全儿童一起表演节目。资料图片

        在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来临之际,主打融合教育的山东青岛幸福之家融合幼儿园,正式成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衣恋集团和北京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的“衣恋集善融合教育项目”试验点之一。这个由基金会、学界和企业一起发起的项目,主要针对0~6岁患有听损或孤独症的儿童,在广州、厦门、无锡、赤峰、郑州和青岛6个城市20多所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的试验和推广,旨在帮助孤独症及其他残障儿童享有与健全儿童一样的学龄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推动残障儿童融合教育的发展。

        学前融合教育是指学龄前残障儿童和同龄儿童一起在普通学前教育机构、社区接受公平优质的各种教育、保育活动。在专家和相关人士眼中,学龄前融合教育是一个亟待重视的教育短板。学龄前融合教育意义何在?现状如何?路在何方?为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既是基础也是短板 学龄前融合教育处境尴尬

        北京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邓猛向记者介绍,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在生命的早期阶段,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越来越多。仅以自闭症(即孤独症)来说,2017年《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Ⅱ》显示,我国现有自闭症人群超过1000万,其中自闭症儿童200万,并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递增。除此之外,脑瘫、语言发育迟缓等人群亦不在少数。“其中绝大部分处于边缘状态,如果帮助和干预及时,他们将来不仅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甚至可能获得人生成功。如果没有及时干预和支持,这些孩子可能越落越远,滑入残障的范畴。”邓猛说。

        今年10月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党的十九大记者招待会上表示,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今年7月颁布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

        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政策和机制的完善,学前教育在残障儿童少年教育中的木桶效应日渐凸显。

        “至少目前来说,融合教育是残障儿童走向社会的唯一途径,使他们能享受公平、有尊严的社会生活。”邓猛说,早期的融合教育为在学校的融合和社会的融入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这一阶段的融合,之后的学校融合甚至整个生活质量都会大打折扣。

        但现实中,学龄前融合教育的处境却非常尴尬。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梦麟介绍,由于幼儿园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没有相应的支持性政策,能不能进入普通幼儿园就完全成了幼儿园、普通家长、残障儿童家长之间的博弈,许多家长在孩子入园的问题上四处碰壁。同时,学龄前融合教育投资少、专业人才欠缺等问题,使普通幼儿园在面对残障儿童的问题行为时不知如何处理。残障儿童在幼儿园得不到持续的专业支持,严重影响其后续发展。

        专家还指出,现在很多轻度的残障儿童“混”在普通幼儿园中,无法得到有效的识别和帮助。到了入学年龄,会因为社交沟通技能、适应性行为等能力的欠缺而无法继续上学,只能被“圈养”在家中,和社会永久脱离。

        “所以,我们推动学龄前融合教育意义就在于此,让孩子尽早参与,和同龄人在一起,去学习、生活、互动。”邓猛说。

    领域拓荒 学龄前融合教育任重道远

        在成为融合教育试验点之前,幸福之家融合幼儿园已在业界摸爬滚打了10年。

        2007年,园长刘树芹创办幸福之家融合幼儿园,带了十几个孤独症孩子,但贴上“融合”标签后,没有健全孩子愿意来上学。为了吸引健全孩子来上学,在创办之初的五年里,该园对健全孩子一直免学费。

        第一个进园学习的健全孩子名叫冉冉(化名),在冉冉的带动和帮助下,孤独症孩子跟她一块学习一块玩,进步很快。从冉冉妈妈那里,刘树芹也得到了“冉冉懂事了,主动给我倒水”的反馈。在冉冉妈妈的带动下,一传十十传百,半年就招收了30多个健全孩子。如今,幸福之家融合幼儿园有300多个孩子,健全儿童和残障儿童达到了1:1的融合比例。

        刘树芹向记者介绍,现在幸福之家融合幼儿园已经形成了“普特深度两结合,同伴携手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这里,每一个健全孩子都有要去关心、帮扶的残障儿童,每个残障儿童都有自己模仿、学习、合作的健全儿童榜样。在同伴的主动带动下,残障儿童学习同伴、跟随同伴、服从集体,参与集体活动。在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他们进步显著。”刘树芹说。

        而在学龄前融合教育赤峰试验点,融合教育的拓荒之旅更加艰难。“先不谈怎么教育,单是入学就很难突破了。”赤峰试验点负责人、赤峰学院特殊教育系教授刘慧丽回忆,“我们给残障儿童的家长打电话,反被认为是诈骗集团。打了六七通电话,开说明会时只来了四位家长。”

        赤峰试验点获得了60万元资助,除了对孩子的学费补助,这些钱大部分花在了项目宣导和对教师、家长的培训上。

        他们来赤峰做项目推广时,首先遭到了幼儿园方的排斥。“在比较偏远的地方,行政推动迟缓,很多学校还不知道什么叫融合教育,老师不懂,校长也不懂。”刘慧丽说,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老师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在教室里尖叫,为什么不能讲话,为什么有情绪行为。“孩子有这些特殊行为表现时,他们不明就里所以毫无对策。”

        同时,他们也感受到家长的“不友好”。除了普通家长的反对,一些残障儿童家长也不支持他们的行动。“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有病,应该在家做治疗;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的环境对孩子更不利;甚至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快放弃了。”刘慧丽说。

        “如果进不了我们的项目,这些孩子就没学可上,小学的条件不足以接受这些孩子,学校不敢收,家长也不敢送,孩子可能就这样被耽误了。”这样的现实,让刘慧丽他们硬着头皮坚持下来。

        他们一面安置孩子,一面培训老师,还要教育家长。他们用送教上门、培训上门的方式逐渐打消人们的疑虑,试验点才正常运转起来。

        邓猛说,几个试验点幼儿园的办学历程,恰恰是中国融合教育发展的缩影。

    普特双赢 学龄前融合教育始终在路上

        老师们的耕耘有了收获,融合教育的优势逐渐显现了出来。

        在青岛幸福之家幼儿园,云云(化名)搬运“粮食”时,手脚还难以协调,但他还是努力将“粮食”运回了“家”。但云云妈妈告诉记者,几个月前云云几乎连话都不说。他们一家在北京待了几年去做康复,后来辗转几个城市,为孩子治疗,但效果一直不理想。云云在幸福之家幼儿园已经三个月了,逐渐有了自己的小伙伴,跟妈妈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在赤峰试验点,原本不会走路,只能在床上爬来爬去的脑瘫患儿铭铭(化名),在今年3月时已经能自行站立。今年7月,他能够在没有任何扶持的情况下自行绕教室行走2~3圈,步态和姿势都越来越稳。相比刚入园时情绪不稳定、拒绝与人沟通,现在的铭铭主动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春节时主动打电话给老师拜年。铭铭奶奶说,现在铭铭回到家以后会把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讲给她听,还能背诵古诗、儿歌。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也养成了照顾和帮助铭铭的习惯。

        “一年来,孩子的表现变了,家长的观念变了,幼儿园老师的观念也不一样了。看到孩子的成长,大家更加有信心了。”刘慧丽说。

        截至目前,从几个试验点的试验结果来看,一些残障儿童在认知、语言理解和表达、肌肉、模仿、沟通、自理等能力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在自信心、社会适应能力等各个方面也进步显著。

        更令人惊喜的是,几乎所有的幼儿园老师都反映,参与融合教育项目的健全儿童对残障儿童的接纳水平提高了。很多健全幼儿主动要求教师在吃饭、午休、活动时将残障儿童安排到自己旁边,当残障儿童行走不便或者无法上下楼梯时主动扶他们。吃饭时,健全儿童也会主动帮残障儿童打饭,饭后帮助他们把餐具送回去。

        “融合教育是双向的,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邓猛说,“融合教育不仅仅是帮助残障儿童融入社会,很重要的是帮助每一个健全学生,有机会去学会尊重不同、理解差异、学会包容和平等对待他人。相信这些孩子在长大以后也会把这份爱心、责任心延续下去,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通过公益项目帮助残障儿童入园,用专业支持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这只是一个开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孙梦麟表示,融合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实施融合教育,保障残障儿童受教育的权利还困难重重,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人力与财力的同时,还需要社会的关注。社会应培养更多能胜任融合教育的普教和特教人才,长久来看,还应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为一体的融合教育支持体系。

        正如邓猛所言:“融合教育始终走在路上,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的价值是一样的,我们都希望他们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

        (本报记者 刘华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