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02日 星期六

    向三十余年的爱护致敬

    作者:本报记者 任维东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02日 09版)

        又是一年寒冬至,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等地远道而来的红嘴鸥,再次来到昆明越冬,其先头部队早在10月中旬就已抵达昆明。记者近日在昆明海埂大坝看到,成千上万只红嘴鸥在滇池畔上下翻飞,与当地民众共度欢乐时光。

        为何红嘴鸥会如此大规模、长时间地聚集在昆明,而且一来就是30多年?这恐怕要得益于当地人的悉心呵护和昆明市的有效管理。

        红嘴鸥大约1985年出现在昆明,起初数量不多,只有数千只。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小天使,一到昆明就受到人们的热情款待,大家自发地向它们投送食物。因为春城人待它们如亲人,所以每年不远万里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逐年增多。

        近几年来,随着昆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特别是滇池水质的改善,湖中的鱼虾多了,市民投放的食物量也不断加大,前来越冬的红嘴鸥越来越多。每到冬季,在昆明观鸥赏鸥喂鸥,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5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将昆明命名为“中国红嘴鸥之乡”。

        早在1985年12月,昆明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保护红嘴鸥的政府通告,明确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自觉树立爱护、保护红嘴鸥的良好意识,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保护鸟类的法律、法规,努力为红嘴鸥营造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并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伤害、捕捉、猎杀和买卖红嘴鸥。

        评价一个地方爱鸟护鸟的成效如何,要看鸟儿的选择:是去是留?数量是否在不断增加?多年来,为了留住和有效保护候鸟红嘴鸥,昆明市政府有关部门每年拨出专款制作鸥粮,组织人员在滇池、翠湖等红嘴鸥集中的地区巡逻,防范红嘴鸥受到意外伤害。由于受到政府和百姓的有效保护和热情照顾,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起初的数千只,大幅增加到近年来的4万只左右。

        一年两年爱鸟、数人数天护鸟,比较容易办得到,昆明市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举城上下30多年如一日地爱鸟护鸟,实在令人钦佩。昆明市政府数次出台保护令,广大市民长期坚持喂食,确保大批红嘴鸥顺利越冬,这既是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热爱,也是文明和良善之举。

        作为人类的伙伴,鸟类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有诸多标准,在当地栖居的鸟类种群数量无疑是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在这方面,昆明市用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作出了有益尝试,值得其他城市学习。

        (本报记者 任维东)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