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
日前,首次提出“穿越环境高山”理论的陆钟武院士溘然长逝,但他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已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正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变成全国人民的生动实践。
陆钟武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陆绍云1915年赴日留学,1921年学成归国,为实现“用机械代替手工纺纱”的夙愿,相继在沪、津、鲁、渝开办了包括上海国棉七厂在内的近十所纺纱厂,为中国的纺织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父亲对陆钟武的影响潜移默化。他在重庆长大,当时的重庆几乎天天有空袭警报。“为什么中国任人宰割?”小时候的他不懂“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等他知道中国“挨打”的原因是因为落后,便立志像父亲一样“实业报国”。
1950年7月,陆钟武从上海大同大学化工系毕业,毅然告别家人和大上海,只身一人来到东北。1953年,从东北工学院冶金炉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开启了60余年的学术征程。
“从南方到北方,从学化工到搞钢铁,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这同我父亲主张的‘实业报国’有相通之处。”陆钟武生前曾说。
1953年,东北工学院组建了冶金炉专业和冶金炉教研室,陆钟武担任主任,成为我国冶金炉学科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主编的《冶金炉理论基础》《冶金炉热工及构造》《火焰炉》等专著和教科书,被全国高校普遍选用,为我国冶金炉专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东大人仍然念念不忘的,还是毛头小伙子的他挑战前苏联权威的事——那天,陆钟武为前苏联专家那扎洛夫担任课堂翻译,发现他讲授的炉内热电偶指示温度计算公式不对。虽然当时没说,但回去后反复研究,终于推导出一个新公式,画出了新曲线。
一想到去找那扎洛夫理论,陆钟武心里就忐忑起来:“那扎洛夫是著名的冶金炉热工专家,而自己研究生毕业刚刚两年,弄不好会被扣上‘反对苏联专家’的帽子。”想来想去,陆钟武还是没能说服自己,他轻轻地敲响了那扎洛夫的门。
果不其然,那扎洛夫的反应比他预想的还激烈。回来后,他不但没放弃,反而亲手制作了一个炉子,反复实验,最终验证了自己推导的公式和画出的曲线是对的。于是他再次敲开了那扎洛夫的门……
那扎洛夫终于接受了他的实验数据和研究结果。回国前,专门组织了一场学术报告会,听取陆钟武的专题报告。报告结束,那扎洛夫情不自禁地举起双手,为这位学子鼓掌。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又一个火红的年代,我国的钢铁工业同样红红火火。这个时候,陆钟武敏锐地发现了我国钢铁工业“能耗过高”的问题,并系统地提出了节能理论。一开始,他的理论并没有得到业界认可,甚至寄出去的理论文章都得不到发表。直到80年代末期,冶金工业部把“节能降耗”确定为我国钢铁工业的任务,人们才被陆钟武的远见所折服。
世纪之交,陆钟武又将目光聚焦到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尖锐矛盾上。“生态环境恶化是不是经济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我看未必!”总结发达国家的惨痛教训,陆钟武创造性地提出了“穿越环境高山”理论,让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赶超过程中付出尽量少的代价。
回首陆钟武60多年的学术生涯,他因工业兴国而始,为工业污染而忧,为了工业生态学的“中国化”和中国工业的“生态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88岁高龄的陆钟武院士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了63个年头,精心培育了数以千计的栋梁之材,有院士、校长、企业家、教授和学者,他们都已成为各自领域的中坚力量。然而,陆钟武院士却在他88岁的年龄,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休止符。老伴王春梅说,“他太累了,年轻时,没有在12点以前睡过觉,一弄就弄到一两点钟。这回,他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
(本报记者 毕玉才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