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教育评说】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表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而引导来华国际学生留华就业是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
实现国际学生留华就业的基础是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随着有意愿留华工作国际学生人数的上升,相关管理规定滞后于现实需求的情况急需改善,这不仅有利于保障国际学生在华就业的权利,同样也有利于国家对优秀国际人才的引进。在这方面国外已有可供借鉴的有效经验:欧盟于2004年启动了伊拉斯谟世界计划,吸引外籍学子参与到欧盟的国家课题研究中,并投入大量资金保障计划的实施。韩国在2000年便启动吸引人才的“金卡制度”,在特定领域允许外籍优秀学子留韩工作,并在学历和专业层面不断完善对外籍学子留韩工作的管理与支持服务。
政策的完善,制度的保障是进一步吸引国际高端人才,为国家进行人才战略储备的重要基础。在引进政策上不仅是放宽对时间的限制,更要加强质量建设,完善申请流程,对优秀人才、高端人才进行精准引进。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是根据国家需要先为重要领域相关的国际学生提供求职渠道,后续再逐渐拓展到其他领域。
另一方面,高校是国际学生就业的重要推动力。在高校工作中引导国际学生熟悉中国文化,提升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非常重要。只有认可了中国文化,国际学生才会更加愿意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价值。目前我国高校内存在集体建设难以覆盖到国际学生群体的情况,群体交流的缺乏不仅使国际学生难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而且不利于国际学生社会资源的积累,使得国际学生在求职的时候面临文化认同感薄弱和社会资源缺失的双重障碍。
在这方面,美国一些高校在入学时会根据申请为新生配备一位伙伴,伙伴一般是由高年级,并且与新生来自同一国家、地区的学生担任。相同的文化背景便于他们之间的沟通,让新生更快适应学校的生活。同时,校园内关注国际学生群体的学生组织也会帮助他们了解校园文化、熟悉美国文化,相关学生会更是直接吸纳国际学生作为骨干成员,帮助双方交流与沟通。一些高校也会关注国际学生在本地的求职就业,通过与学校职业发展中心联合,对国际学生进行就业技能指导、举办宣讲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帮助国际学生提升职业技能、促进他们社会资源的积累。我国高校也可以通过建立国际学生引导制度推动校园集体建设对国际学生群体的覆盖,提供更多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机会。这不仅有助于国际学生汉语能力的提高及对中国文化认同感的增强,同时也为他们的事业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持。
同时,高校应该加强国际学生的职业辅导,为其提供就业引导。虽然国内各大高校早已开展学生职业教育培训,但单独针对国际学生就业辅导的却很少。无法获取相关就业信息、职业技能培训的缺乏直接影响到国际学生留华工作的实现。世界一流高校对于学生的求职强调多方参与,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学校从旁协助,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提供就业服务,在各方的配合之下为学生提供求职信息和实习机会,由此国际学生便可以很好地利用学校的求职平台找寻工作。
期待未来在各方努力下,国际学生能够提高在华就业的竞争力,同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等,如举行“一带一路”专题招聘会,为国际学生提供更为积极友好的就业环境,早日实现广聚天下英才的美好愿景。
(作者:舒宜彬,单位: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