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联部主办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11月30日将在北京举行,截至上周,有120多个国家2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报名参会,成为出席人数最多的全球政党领导人对话会。为什么对话会首度创立就创造了历史纪录?外国政党想要探求中国共产党的哪些治党理政经验?本报记者近日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执行院长苏长和教授。
记者:本次对话会的主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为实现这一愿景,各国政党负有何种责任?
苏长和: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织,对于建设美好世界负有共同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世界上不少政党是在竞争性多党政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个缺点是成长起来的政党只代表部分群体和阶层。这类政党由于部分性的特点,对内部问题的关注甚于对外部问题的关注,对内部特定问题的关注甚于对全局性问题的关注,在国际政治议题上难以形成明确的、被广泛接受的主张和方案。对竞争性多党制国家来说,如何形成一个统一的外交政策而不是分裂多变的外交政策,也是不少国家制度体系面临的难题。但是从人类共同命运来看,在一个互联互通世界中,政党需要克服困难,更多地担起同其他国家政党共同合作的责任,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中国共产党对内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对外把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对当今世界面临的治理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给出的一个方案,虽然是中国提出的,但是契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对美好世界的追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政党需要求同存异,携手合作。
记者:十九大是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也是此次对话会召开的大背景之一。谈谈您对十九大报告的理解。
苏长和:十九大报告具有划时代意义,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根据新时代的时代特征、矛盾转化、阶段任务、具体布局,擘画了我们党在新时代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如果我们对比研究世界上重要国家执政党的各种国家发展报告就会发现,确实很少有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能够既高屋建瓴又无比务实地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各项事业发展。对于十九大及其报告,国际社会之所以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既与不少国家和政党碰到的治理难题有关,他们想从中国共产党治党理政中寻找智慧和方案,也同十九大报告本身带给世界的正能量有关,为应对全球治理三大赤字提出了引人深思的中国方案。作为一名国际政治学者,我还有一个深刻感受,就是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党的执政气魄和风范。
记者:此次对话会的目的之一在于各国政党相互借鉴治党理政经验,共同提高执政或参政能力。您认为各国政党希望了解中国共产党哪些经验?
苏长和:世界上不少政党,要么松于政治建设或弱于思想建设,要么忽于组织建设或散于作风建设,要么懈于纪律建设或怠于能力建设,最后在时代变化和挑战中失去执政地位。这些表明,加强政党自身建设,对于一个政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经验丰富。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大党,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自己的灵魂和精神、组织和纪律。十八大以来,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线,中国共产党直面挑战,敢于勇于解决问题而不回避问题,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同一切弱化、虚化、边缘化党的领导和组织的观念和行为作斗争,使党内政治生态发生积极显著的变化,为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比如,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思想理论建党,这不是说其他国家政党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建党思想理论来指导自己政党建设,而是如何更好地把政党使命同国家建设和为人民谋幸福结合起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实行的是竞争性多党制,竞争性多党制使得各类政党代表部分群体和阶层,其与中国共产党建党逻辑截然不同,一个政党如果沦为选举机器,只是为部分群体阶层而非全民谋利,那么就很难有能凝聚起广泛民众的思想理论来源。现在世界上不少政党都碰到这样的思想理论危机。
对于任何一个政党而言,必须要着力于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才能与时俱进、与时俱新,进而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开放、包容、学习的大党,既在充分尊重对方前提下向世界介绍自己好的经验作法,也善于谦虚地学习别人优秀的、适合自己的作法,从而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本报记者 曹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