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求职结果与求职花费关系不大

    ——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出炉

    作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25日 07版)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数读】   

        ●就业满意度方面,博士生最高,专科生最低  

        ●学校及网络招聘、熟人介绍是求职重要渠道  

        ●工作能力、实习经历、求职技巧等影响最大

        十九大报告指出,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

        为及时准确地了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教育决策和毕业生就业提供更丰富有效的信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继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于2017年6月又进行了第八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包括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0个省份的33所高校,其中“原985”重点高校5所、“原211”重点高校5所、一般本科院校11所、高职院校9所、民办高校2所、独立学院1所。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8076份。本文是对2017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统计分析的节选。

    西部毕业生落实率低于东部

        从被调查的毕业生总体统计来看,毕业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为38.8%,“升学”与“出国/出境”的比例合计为26.3%。

        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落实率差异不大,都在80%以上。专科生的落实率最高,为88.9%;其次是硕士生,为85.2%;再次是博士生,为83.1%;本科生的落实率最低,为82.7%。

        从性别之间的比较来看:男性落实率高于女性。男性落实率为87.5%,女性为81.7%,两者相差5.8个百分点。性别差距主要体现在“自主创业”上,男性高出3.2个百分点。

        从学校类型的比较来看:高职大专院校的落实率最高,为89.5%;第二是“原985”高校,为88.2%;第三是民办高校,为87.5%;第四是“原211”高校,为85.3%;第五是普通本科院校,为80.9%;独立学院最低,为75.7%。

        从学校所在地的比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之间存在差异,西部地区高校的落实率低于东部和中部。东、中、西部高校的落实率分别为86.9%、87.3%、77.6%。

    毕业生平均起薪4537元

        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在本次调查中,由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起薪进行了估计。为了排除奇异值,我们只统计了月起薪在500~30000元之间的观测值。统计结果显示,2017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为4812元,中位数是4000元。按照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分别赋予43%、47%、8%和2%的权重计算,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的加权算数平均值为4537元。

        毕业生的起薪具有以下特点:

        学历越高起薪越多。从算术平均值看,专科生为3185元;本科毕业生为4825元;硕士为8556元;博士为10774元。从中位数看,专科生为3000元;本科毕业生为4500元;硕士为8000元;博士为10000元。

        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男性为5034元,女性为4592元,两者相差442元。

        学校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原211”(包括“原985”)重点高校为6988元,一般本科院校为5151元,高职院校为3152元,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为3256元。

        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京津沪为7877元,东部地区为4756元,中部地区为3870元,西部地区为3600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2.2倍。

        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平均收入最高,为5574元;地级市的平均收入为4064元;县级市或县城的收入平均为3446元;乡镇和农村的收入分别为3119元和3416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8倍。

        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几个单位类型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科研单位6939元;(2)三资企业6753元;(3)高等学校5446元;(4)国有企业5190元;(5)党政机关4846;(6)私营企业(民营、个体)4362元;(7)其他企业4343元;(8)其他事业单位4332元;(9)中小学4318元;(10)医疗卫生单位4281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6倍。

        工作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专业技术工作、企业管理工作、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收入位居前三,分别为5383元、5133元和4913元;商业和服务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收入居中,分别为4773元和4491元;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收入分别只有3371元和3193元。最高收入是最低收入的1.7倍。

        行业之间存在差异,19个行业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6220元;(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为5947元;(3)金融业为5657元;(4)文化体育娱乐为5108元;(5)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为5038元;(6)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5006元;(7)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为4982元;(8)房地产为4900元;(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4829元;(10)教育为4723元;(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为4351元;(12)制造业为4256元;(13)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为4202元;(14)建筑业为3950元;(15)农林牧渔为3874元;(16)采矿业为3864元;(17)批发零售为3846元;(18)住宿餐饮为3608元;(19)居民服务为3370元。最高收入是最低收入的1.8倍。

    就业满意度普遍较高

        由于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有充分的选择权,因此毕业生对自己所找到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在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有28.5%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50.7%的毕业生感到满意;17.3%的毕业生感到一般;2.7%的毕业生感到不太满意;只有0.8%的毕业生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

        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具有以下特点:

        学历之间存在差异:博士生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硕士生和本科生,专科生的满意度最低。

        性别之间存在差异:男性的满意度高于女性。

        学校类型之间存在差异: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原211”(包括“原985”)高校,再次是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满意度最低。

        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大:在京津沪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高,第二是东部地区,第三是中部地区,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低。

        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城市越大满意度越高: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就业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地级市,第三是县级市或县城,第四是乡镇,在农村就业的满意度最低。

        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党政机关;(2)科研单位;(3)高等学校;(4)国有企业;(5)中小学;(6)三资企业;(7)其他事业单位;(8)私营企业(民营、个体);(9)其他企业;(10)医疗卫生单位。

        工作类型之间存在差异:7个单位类型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2)企业管理人员;(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4)商业和服务人员;(5)专业技术人员;(6)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7)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行业之间存在差异:19个行业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2)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采矿业;(4)农林牧渔;(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7)文化体育娱乐;(8)教育;(9)住宿餐饮;(10)居民服务;(11)金融业;(1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13)房地产;(14)建筑业;(15)制造业;(1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7)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18)批发零售;(19)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

    能力与经历最重要

        毕业生就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如何?应该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供给和需求两种角度综合考虑,但是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只包含毕业生,因此统计结果只反映的是毕业生的看法。

        问卷包含的影响就业的各种因素共有21种,调查统计结果中按照影响程度从重到轻的排列顺序,这21种影响因素分别为:1.工作能力强;2.相关的实习经历;3.实习经历丰富;4.了解自己,扬长避短;5.学历层次高;6.形象气质好;7.了解求职岗位的要求及特点;8.应聘技巧好;9.学习成绩好;10.学校名气大;11.就业信息多;12.热门专业;13.老师的推荐;14.往届毕业生的声誉好;15.朋友的帮助;16.学生干部;17.家庭背景好或亲戚的帮助;18.是党员;19.性别为男性;20.拥有就业地户口;21.送礼拉关系。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工作能力、实习经历、求职技巧等与就业直接相关的因素显得最为重要。学习成绩、学校名气、热门专业等与高等教育直接相关的因素的重要性一般,排在中间位置。亲朋好友、党员干部、性别等与社会资本、政治面貌、人口特征等相关的因素最不重要。

    毕业生最看重发展和待遇

        就业对每一名毕业生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关于择业过程中毕业生们普遍重视哪些要素的问题,本次调查共涉及16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如下:1、发展前景好;2、福利待遇好;3、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干;4、经济收入高;5、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6、工作稳定;7、工作单位的声誉好;8、工作单位在大城市;9、对社会的贡献;10、工作自由;11、工作单位的规模大;12、能获得权力和社会资源;13、工作舒适、劳动强度低;14、专业对口;15、可兼顾亲友关系。16、能够解决户口问题。可见,毕业生最看重的是个人发展和福利待遇。

        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就业信息,并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向有关单位发出求职信息。已确定单位者的求职渠道被选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1、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31.1%;2、网络招聘信息23.8%;3、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10.1%;4、从企业得到的招聘广告10.0%;5、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9.4%;6、实习单位提供的信息5.4%;7、在人才洽谈会获得的信息4.1%;8、从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信息2.2%;9、专门性的人才招聘信息刊物2.1%;10、新闻媒介的零散招聘广告1.7%。从这个调查结果来看,学校、网络招聘、亲朋好友介绍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渠道,合计达到74.5%。

        我们还考察了毕业生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或讲座的帮助程度。有11.3%的毕业生认为帮助很大,有17.5%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大,有48.3%的毕业生认为有一定帮助,有15.6%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小,有7.3%的毕业生认为没有帮助。

        在需要求职的毕业生中,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递交过求职简历的单位数平均为10.8个,接受过面试的单位数平均为5.5个,曾表示愿意接收的单位数平均为3.1个。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求职单位的数量与求职成功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相比较而言,求职成功者付出的努力较大。“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平均求职单位数为11.0个,“待就业”者为9.8个;“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参加面试的单位数为5.6个,“待就业”者为4.8个;“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获得接受的单位数为3.2个,“待就业”者为2.4个。统计数据显示:“待就业”者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

        根据我们的调查,排除求职总费用在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的奇异值后,2017年高校毕业生为求职而花费的相关费用为人均2207元。具体包括:求职简历的制作188元;交通费433元;招聘会门票219元;通信费用211元;购置服装费409元;人情、礼品费用401元;其他相关费用385元,等等。“已确定单位”者的总求职费用为2196元,而“待就业”者为2259元。因此可以说,在求职过程中过分地增加支出并不等同于求职成功率的提高。

        (稿源: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本文由北京大学岳昌君教授执笔)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