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倾听东西方的对话

    ——第四届“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印象

    作者:张哲浩 唐芊尔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23日 14版)

        世纪回眸——毕加索与张大千(雕塑) 蔺宝钢

        【观展手记】  

        毕加索与张大千,一位是西方现代派的艺术先锋,一位是被誉为“东方之笔”的国画大师。20世纪50年代,两位艺术家曾在法国相遇,就东西方绘画艺术进行交流,这也是他们唯一一次会面。

        没人想到,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两位大师竟然得以在中国“重逢”——近日,一件陈列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的雕塑作品《世纪回眸——毕加索与张大千》,生动还原了两位世界级艺术家对话的场景。雕塑的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蔺宝钢表示,这件作品试图表现的是“东方和西方的对话”。

        这或许可以看作第四届“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的一个缩影。作为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组成部分,此次展览在汉唐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举行,围绕着“丝路精神 时代丹青”的主题,集中展示了近年来“一带一路”参与国美术创作的优秀作品,是一次中西艺术交流、学习、理解、互鉴的盛会。展览汇集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件作品,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画、书法、篆刻、摄影等近10项艺术品类,无论是参展国家还是作品数量,都可谓历年之最。

        漫步在各个分展厅之中,仿佛徜徉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在这里,我们既可以欣赏到中国传统的国画、书法、篆刻作品,也可以领略到毕加索、达利、米罗等国外艺术家的杰作。中国符号与国际元素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又相互辉映,呈现出一场精美绝伦的艺术盛宴,也诠释着“丝路精神”的展览主题。

        在众多分展览中,雕塑展以其多元、生动又带有趣味性的作品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东西方·同一个人》由人体的左右两部分构成,左侧是以兵马俑为原型的东方人,右侧则是具有古希腊风格的西方人,两者合二为一,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体,体现了对中西交流融合的追求。

        除了在现场陈列的上千件实物展品,这次美术展中,还有一件独特的观念艺术作品。据蔺宝钢介绍,这是一位外国艺术家为这次美术展专门创作的。他在巴黎做了一件集装箱展品,将集装箱的钥匙拔下来,委托策展人带到中国;然后,在中国又做了一个集装箱的装置,并将这个集装箱的钥匙带回巴黎。把巴黎的钥匙留在中国,把中国的钥匙带回巴黎——钥匙是开启文化交流大门的象征,通过两把钥匙的互换,艺术家让“丝路精神”从中国向西延伸了8000公里。

        “‘丝路精神’就是一种交流、交融和友好来往的精神。文化和人一样,需要交流,需要互相学习,也需要一种新的动力。自汉代开拓丝绸之路以来,我国一直秉持这样一种精神,我们的文化也在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血液。”本次展览雕塑部分负责人、陕西省雕塑院院长张琨说。他认为,这次美术展中展出的作品,用新颖的表现方式与艺术手法,展现了丝路沿线众多国家的民俗、风情与社会发展状况,都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这次展览强调的“丝路精神”。

        作为联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纽带,“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经过前三届的积淀,已经逐步搭建起了一个世界级的艺术交流平台。“许多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都非常踊跃地参与这次展览,这证明了它正在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展。”张琨向记者表示,“这不仅能够带动陕西乃至中国艺术的发展,更能使中国的文化艺术走向更高的世界舞台,与世界文化交汇、融合。”

        (作者:张哲浩 唐芊尔)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