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近日强冷空气的影响,初冬的江苏句容天王镇显露出一丝寒意。但一张张饱含真善美的手机摄影作品,如一股股涓涓暖流,给人们带来了温暖与感动。
11月19日,由光明日报社主办的“喜迎十九大·第二届身边正能量手机摄影大赛颁奖仪式”在天王镇天隆神怡金色大厅举行。
场外的草坪上,两届身边正能量手机摄影大赛的70多幅优秀作品集中展出。200多名当地群众前来观展,或相互交流,或驻足细品。
幼儿园老师汪琪看到一名电信装维工程师给在井下作业的工友喂水的照片,再看到作品名《搭档》,深受触动。退休干部周女士和老伴儿在一张人民子弟兵齐心协力清理道路淤泥的照片前,齐声称赞。
场内,颁奖仪式已经拉开帷幕。王蒙先生很时髦地录制了手机视频,为大赛圆满举行发来祝福。
“这些身边随手拍出的照片,折射出人们正在享受着越来越幸福的生活。美好生活的画面,让人受到鼓舞,更增添了对生活的热爱。”王蒙鼓励大家用手机随时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热情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节目,更提升了现场观众对揭晓获奖作品的热切期待。
“燕赵楷模”关松发被请到舞台,揭晓三等奖获奖作品。从一个古色古香的信封里,关松发取出了获奖作品名单,共有30幅作品获得本次大赛的三等奖。
山西长治武乡县的一支盲人曲艺队,奔忙于武乡城乡举办“喜迎十九大巡回演出”;一名民警正与低保户老刘抬着一根木头,为老刘家义务维修房屋;旅途休息中,一名正在吃泡面的小男孩,捞起面喂给闻香走过来的素不相识的小朋友……
虽然在场外的作品展已经看过其中的很多照片,但是当舞台大屏幕再次展示这些照片的时候,还是让人不禁心头一热。
获奖者代表走上舞台,接过获奖证书,喜笑颜开。这是个很特别的奖,它与工作学习能力无关,它奖励的是获奖者那颗善于发现真善美的心和挖掘身边正能量的自觉。
揭晓二等奖获奖作品的嘉宾是全国道德模范、新时代“活雷锋”刘真茂。日前,他同其他道德模范一起,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刘真茂说,抓拍身边的正能量,举措虽小,意义重大,很接地气。希望人人捕捉身边真善美、争当正能量的发现者和践行者,能够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15幅二等奖作品,每张照片背后都是一个正能量满满的故事。
《俭朴的婚礼》获得二等奖,作者王滋创没有来到现场,但他发来了视频短片,介绍照片背后的故事。照片中一对穿着军装的新人站在简陋的农家屋前,一位村民正拿着手机给他们拍合影。没有婚车、没有摄像,但幸福写在脸上。俭朴的婚礼,体现了年轻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纯正的乡风民风。王滋创忍不住拍下了这一场景。
揭晓一等奖获奖作品的嘉宾是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赵亚夫。他几十年扎根基层,专注农业科技,服务农村发展,为改变农村面貌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奋战在农村发展第一线。
赵亚夫揭晓的5幅一等奖作品分别是毛剑的《抢险》、杨清的《赤走扶贫路 笑牧致富羊》、张洪瑜的《两年之约》、韦靖的《鸡司令》、原菁蔚的《阳光下的儿童世界》。
5幅作品在展览区也备受关注。当作者在作品前讲述创作心得和背后的故事时,观展的群众迅速围了过来,还不时拍照留念。
故事性是身边正能量手机摄影大赛评奖的原则,照片背后的故事也是专家评审最看重的。有时候看似一张普通至极的画面,随手一拍,却将大奖收入囊中。
本次大赛的特等奖作品《祖孙情》,画面内容很简单,就是一位小女孩儿给生病的奶奶修脚。照片摄影者是照片中小女孩的父亲郝鑫城。
一个平常的傍晚,郝鑫城的姐姐给因突发脑梗半身不遂的母亲洗了澡,还卷了头发。郝鑫城正陪母亲聊天。这时,8岁的女儿下舞蹈课回到家,看到奶奶的脚趾甲长了,于是拿出指甲剪为奶奶细心修剪起趾甲。“这一幕让我很感动,这不就是我们应当传承的孝道吗?”于是他拿起手机拍了下来。
郝鑫城很有心,在现场讲述创作心得时,还带来了一组照片,展示他妈妈的舞蹈人生。
“妈妈是一位了不起的舞蹈演员。她热爱舞蹈,热爱生活,虽然现在生病了,生活都不能自理,但她仍然乐观自信。女儿也深受她的影响。在女儿身上,我也看到了另一种传承,对舞蹈、对生活充满热爱的精神。”郝鑫城的讲述,令现场每一位观众动容。
好的作品反映真善美,弘扬正能量。每一个正能量的作品,不管有没有得奖,都值得点赞。是“德”,让一张张普通的照片有了思想有了灵魂。每一位参与大赛的作者,也都让人心生敬意。身边正能量手机摄影大赛,比试的绝不仅仅是拍摄技术,更是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李春林代表主办方道出了举办大赛的初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是主流媒体的重要职责。我们理应做得更多更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有抓手见行动。我们要把身边正能量手机摄影大赛继续办下去,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讲好中国人自己的故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民行动,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让我们拿起手机,拍摄身边正能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在现场主持人情真意切的倡议声中,颁奖仪式圆满落下帷幕。
(本报记者 龚亮 郑晋鸣 苏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