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仁见智】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索引和指南,时代是艺术创作的色彩和烙印。优秀的文艺作品,从来都与现实生活和时代风貌紧密相连。作为当今时代最为活跃的大众文化,影视艺术能够影响社会思潮、引领审美风尚、雕琢人类灵魂。同时,价值观扭曲、艺术质量低劣、故事情节低俗、审美趣味怪异的作品会消磨人的意志、扭曲人的灵魂,挑动负面情绪,制造社会不稳定因素。正因为如此,影视从业者更应满怀真诚态度和自律精神地对待创作。优秀的影视作品应该具有宏观的时代视野和微观的生活视角,向实践要真理、向生活要真相、向人民要真情,扎根泥土、贴地前行。
今天,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步推进,新时代的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生活方式、学习途径、从业渠道、人生选择呈现出自由多样的特点。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进城、留学生归国,青年人有着更为开阔且富有想象力的生命理想和价值追求。近期播出的一些作品,如《春天里》《青恋》《索玛花开》《急诊科医生》等剧作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时代特征,以颇具生活质感的笔触书写了一幕幕都市放歌、山乡耕耘、职场开拓的精彩画卷。《春天里》中,从军队复原返乡的铁振国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做人的良心,带领家乡一众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来到北京,从泥瓦工人做起,开辟了建筑行业的一番天地之后,又反哺家乡。《青恋》关注返乡文化,把时下都市创客返乡创业的点滴辛劳、观念冲突和情感期许融入青山绿水的耕耘守护之中。《索玛花开》聚焦彝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在景色秀美、山水氤氲的彝族村寨,第一书记王敏博士与莫谷村的彝族同胞一道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急诊科医生》里医学博士江晓琪,带着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回国工作,凭借过硬的医疗水平和专注的敬业精神,一次次在生死瞬间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创作者或深入农村或走进职场,把生活采风、亲身经历的第一手资料还原到作品当中,情怀朴素、情感赤诚、放飞梦想,展现了新时代新青年的风采。这些作品的成功告诉我们,新时代的影视创作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扎根生活、关注现实、讴歌时代。
扎根生活,首先要热爱生活。要关注身边每一个朴素而平凡的生命个体,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愿景和现实困惑,以充满崇敬和友善的心态推己及人、换位思考,体悟老百姓尤其是经济堪忧、生活困难的底层群众的心灵呼声。《春天里》关注新一代农村青年的生活理想。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农村里的新农民早已脱离了温饱阶段,与都市阶层一样,拥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剧作把握住了这一动向,让人物的思维逻辑和话语方式尽量贴近现实。《索玛花开》聚焦彝族同胞的生活愿景,不回避矛盾、不刻意拔高,将叙事重点放在高学历第一书记与彝族群众从产生误解到化解矛盾再到相互理解的过程中,进而让他们携手前行,共同谋划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扎根生活,要有宏观的时代视野。须知,生活的点滴变化都与时代的滚滚洪流息息相关,艺术不能活在自恋又自闭的“小时代”里,切莫将小悲欢当作全世界,喃喃自语、顾影自怜。“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影视创作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寻时代风貌和印记。《青恋》里都市一族返乡创业,就是当下涌现出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原本在城里生活顺遂的“85后”青年林深,看到家乡的锦绣山水在矿山开采中遭到破坏,于心不忍。于是,他凭借在城市学到的先进观念和经营之道,以开发绿色农业和特色旅游为切入口,既锁住了青山绿水又开辟了致富道路。《春天里》描写了新农民工既勤劳勇敢、思路活跃又追求时尚、热爱生活的时代风采,谱写了一曲反映时代变革的创业之歌。
扎根生活,还要在艺术创作中捕捉生活细节、丰富生活质感。艺术创作要有思想穿透力和审美洞察力,在生活中发现故事线索、关注现实冲突、寻找人物原型,从小切口窥见大社会。《索玛花开》里用土豆投票等生活细节,真切反映了少数民族偏远乡村的社会现状,并清醒地认识到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艰难。《急诊科医生》的主创人员深入医疗一线体验生活,让医生给剧本体检,请医生参与拍摄,把医生的职业习惯、动作、神态都融入表演之中,让诊疗过程真实可信。
无数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们,生活是艺术创作的第一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的讲话中所言:“面对生活之树,我们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也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只有扎根生活,脚踏大地,影视艺术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才能让观众赞许认同并留下难以忘怀的长久回味。
(作者:杨洪涛,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