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8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立足创新提质 服务国家发展需求

    ——暨南大学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办好社会主义华侨大学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春燕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22日 08版)

        暨南大学黄亚东教授为研究生讲解实验。暨南大学供图

        暨南大学教授杨扬(右一)在温室实验基地指导学生对人工湿地的运行效果和水质进行监测。暨南大学供图

        【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目标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社会主义华侨大学。经过近年来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暨南大学的整体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特别是在围绕华侨教育创新提质、服务国家需求方面,坚持立德树人,突出“文化引领”核心理念,创新了文化育人模式;充分对接国家与地方需求,狠抓内涵建设,瞄准科技前沿,重组数个高峰学科组团;培育全球英才,讲好中国故事,践行侨校使命,致力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突出文化引领,创新育人模式

        自1906年创办以来,暨南大学始终恪守“忠信笃敬”的校训,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结合国际化办学规律,发挥侨校办学特色与优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为目标,构建融“课堂教学、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为一体的港澳台侨学生育人新模式,增进了内地学生的文化认知、港澳台侨学生的文化认同以及内地和港澳台侨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

        因应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形势的变化,暨南大学实施“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创新拓展思政课主渠道,将资源、教学、学习、实践集于一体,打造“五微一体”和“全网融合”的思政教学和育人平台。学校打通“微课”“微信”“微书”“微坛”“微行”,将“微策略”形成体系;打造高品质“校媒群矩阵”,形成覆盖师生校园空间的思政大网络。实施“基层党建提升计划”,让教师党支部覆盖到创新团队、课题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所有领域;实施“大学生社区党建旗帜工程”,将社区党建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努力构建富有侨校特色的学生社区文化,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融入知识传授、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全过程。

        目前,暨南大学的境外、海外学生(包括港澳等大湾区)总数达到1.2万多人,占全国高校的5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片浓密的绿荫,已经凭借暨南大学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漫过南洋、漫过欧美,在世界各地蔚然成林。

    创新人才引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暨南大学校长胡军表示,暨南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核心,锐意革新人才引培制度。目前,学校已先后实施“暨南千人引智计划”“暨南精英师资计划”,建立了能进能出的准聘长聘制、能上能下的分类管理制、能高能低的多元薪酬制,构建起分层次、分阶段和全覆盖的师资培养体系,人才引培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数量不断增加。2013年以来,学校高层次人才增加了近300人,人才总量增加了近10倍。

        学校对青年教师实施导师制并采取“引进来、帮一把、扶一程”措施,一批青年优秀人才迅速崭露头角。药学院教师高昊29岁到暨南大学工作,31岁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4岁入选“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35岁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青年基金”“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如今38岁的他已是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层次人才次第加盟,使学校的教学科研与国际合作水平大为提高,国家级教学团队、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优化学科布局,对接国家地方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更大作用,一直是暨南大学矢志不移的追求。

        作为传统的文科强校,暨南大学2014年以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或重点项目等获批数量一直居全国前六。特别是2015年入选广东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以来,学校建立了13个龙头学科群,涉及光电信息前沿技术、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基因工程技术与分子转化医学等。大整合、大协同、大组团,成为暨大学科建设的指挥棒。

        学校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和国家、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增强生物医药、光电通信、信息安全、再生医学和环境保护等学科服务社会的职能。日前,生物医药学科群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其中药学为核心建设学科,生物学为基础学科,临床医学为支撑学科。该学科团队系统解析了100余种天然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在研一类新药多项,在创新药物领域的研发成果突出,其中糖尿病型肾病药物大黄酸曾位列“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是中药和天然药物领域十大标志性成果。

        大气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研究所周振教授研发制造的空气PM2.5监测“神器”——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可在一小时内精确“捕捉”到污染源。由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李卫教授牵头成立的全国钢铁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我国耐磨材料产业起到了引领和提升作用。

    践行侨校使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暨南大学作为百年侨校,致力于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专业人才,紧贴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文教育工作,为国家涵养侨务资源。

        目前,暨大已为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30万名人才,在全球建立了110个校友会,被誉为“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仅为香港一地就培养了6万多名各项专业人才,活跃在香港的政界、金融界、警界、医疗界和新闻界。澳门有两万余名暨南校友,平均每6个家庭就有1名暨南人,暨南大学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澳门人才库”。

        暨大编写的华文教材在全球广泛使用。其中,1997年出版、主要面向北美周末制华校编写的《中文》(小学版),在2006年出版了修订版,至今已发行超过千万册。目前,暨南大学主导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华文水平测试”和“华文教师职业能力认证”两大项目获国务院侨办的支持,已开始推广使用。学校承办了“华裔新生代企业家中国经济高级研修班”“华裔青年企业家和侨领研修班”“中华才艺培训班(武术、龙狮、书画)”等多种教育培训,既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又提升了海外华裔的商业素养。

        目前,暨南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生已超过2000人。学校今年还扩大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招生名额并设立了奖学金,将有针对性地开发教学课程,以更好地培养“一带一路”人才。

        (本报记者 吴春燕)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