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19日 星期日

    我们党从这里起步

    作者:张黎明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19日 07版)

        中共一大代表群像浮雕

        张黎明 1957年生,山东人。现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著有国家级重点图书《走进统帅部》,主编《我的父辈》(开国篇)(英烈篇)《走通天路》《先辈的战场》等。

        中共一大会议室原址

        中共一大会址(原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

        演讲人:张黎明  演讲地点: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讲座时间:2017年11月

        96年前,在上海望志路106号这幢不起眼的石库门房子里,13位中国共产党人会聚在这里开启了开天辟地的伟大征程,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96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一同回到这里,追根寻脉,告慰先辈,告慰英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近代中国的光明摇篮

        政党是近代社会演进的产物,从规律上来说,组建一个政党决不是随意的历史结果。任何政党在什么情况下诞生和为什么在这个地方诞生,都有其必然的道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它是多种历史因素合力的结果。

        在经济上,近代上海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植根的基础性条件。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对外开埠。开埠后的上海因其所具有的独特口岸优势,经济飞速发展,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各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中很快凸显出来。开埠之后,上海直接与欧美各国发生商务联系,中西贸易直接导入上海,并取代埠际贸易在上海商业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之后,贸易重心由广州北移至上海。1855年,上海的进出口贸易总值已超过广州一倍。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已经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港口有着贸易往来,对外贸易值始终占全国总额的50%左右,已牢固地确立了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的地位。同时,上海在国内贸易中也成为转口贸易、埠际贸易的中心。到1920年,上海已经初步发展成为特大型城市,成为集商业、金融、工业、房产业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经济中心。便利的交通设施,迅捷的信息传递,发达的工商贸易,充盈的金融资产,繁盛的房屋买卖租赁,新奇的市容风貌。这一切,为近代政党在上海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经济基础。

        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组织基因,而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祥地。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上海外国商人创办的船舶修造、印刷等近代工业企业中,诞生了近代中国第一批产业工人。后来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到1919年,上海已是全国工人人数最多、最集中的城市。据统计,至1919年,上海各业工人达到50多万人。同时期,全国共有各项工人194.6万多人,其中产业工人102.2万多人。上海占全国工人总数的1/4。这支新兴社会力量的成长通过五四运动表现出思想的日益成熟。“六三”大罢工中,包括上海产业工人、手工业工人、雇佣劳动者和店员在内的18万人,自觉参加到反帝爱国大罢工的行列,显示出新生阶级的巨大力量。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和成熟为上海这座城市催生先进政党奠定了阶级基础。

        近代上海繁荣的出版、教育等文化事业为进步思想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土壤,上海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思想重镇。

        上海是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的桥头堡。“百工领袖”马克思首次被介绍到中国,是在1898年上海广学会出版的《泰西民法志》中。在此之后,几乎所有谈论社会主义理论和历史的译著文章,都会谈到马克思。十月革命前,留日学生是大量译介社会主义理论和历史活动的主体,但由于种种技术上的原因,这些译著绝大多数是拿回国内出版或刊载的,而其中的绝大多数又是在与日本仅一海之遥的上海出版或刊载的。

        十月革命爆发后,11月10日,上海各报即以“突如其来的俄国大政变”“俄国又革命”为标题进行了报道。紧接着,1918年底欧洲大陆卷起社会主义赤潮的消息、布尔什维克政权逐步稳固的消息,经由来自欧美日本的电讯、轮船,源源不断地登陆到上海,再经由上海传到其他各大城市。十月革命及布尔什维克政权的逐步稳固,迅速引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浓厚兴趣和热烈向往。五四前后,陈独秀、李大钊以及毛泽东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对各种主义的比较,最后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高高举起的一面思想旗帜。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等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纷纷会聚上海,在他们的努力下,《新青年》《星期评论》《民国日报》等报刊成为上海最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公开阵地。马克思主义传播热潮在上海的萌发,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上海会聚,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上海奠定了先进文化因素。当马克思列宁主义,经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与中国工人阶级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诞生已是如朝阳之喷薄欲出。

        租界的存在,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典型代表,在近代上海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尤其对于中国现代政党政治的发端,产生了极其复杂的影响。

        近代上海是西方列强殖民侵略与西方现代化成果的结合体。一方面,租界就像是个展示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价值理念等各种发展成果的展览馆,让寄居在这里的中国精英们体验着现代文明的优越。但同时,中外交涉中列强的霸道,外贸交往、公共场合中西方人的优越感却又时时刺痛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神经,时刻在提醒他们这是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上海租界给中国人心理上带来的这正反两方面双重的刺激,客观上为现代政党政治提供了滋生、发展的土壤,使文化精英们在追求现代化和民族振兴的双重渴望中毅然投身于现代政党运动。

        在政治环境上,近代上海存在公共租界、法租界、华界三个行政区域,华界又分南市与闸北两部分,这种一市三制的政治格局,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为中国先进政治势力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政治避难所,使得他们往往能够借此逃脱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南京政府的缉捕和屠戮,在中国封建势力统治的夹缝中播下新思想新文化的火种。

        此外,近代上海是个移民城市,1920年的上海华洋混处、五方杂居,俄国侨民有5000多名,这为俄共(布)在上海开展工作提供了掩护。

        这种华洋杂居的居住风格使得一些怀有特定政治使命的外侨个人或团体的栖居扎营变得极其自然。上海的特殊政治格局和大量俄侨也的确为苏俄、共产国际所重视并加以利用。十月革命后,就有不少苏俄密使以及西方、朝鲜、东南亚等国的社会主义者来到上海,与中国革命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接触,为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和成立奠定了基础。

        1919-1922年间的《上海俄文生活日报》实际上是布尔什维克在中国从事活动的重要据点和掩护机关,它不仅掩护了1920年5月在上海成立的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还为维经斯基(中文名吴廷康)一行来华推动中共建党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有力帮助。这一报纸机关是苏俄、共产国际特意在上海这块战略要地布下的一枚重要棋子。

    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中枢

        96年前,中国共产党选择在上海诞生,然后从上海出发,走向全国。这是我们党用脚步丈量、用鲜血和生命撰写的出征史。

        第一,在上海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党的创建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建立于1920年6月,其他地方共产党早期组织时间上都晚于上海,而且基本上是在与上海联系或者说在上海促进下建立起来的。在上海的陈独秀等早期共产党人还进行了起草党纲草案、制定宣言等准备工作,准备发起建立全国范围共产党组织。这些情况塑造了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发起者”地位,聚集在上海的一批建党积极分子事实上担当起召开中共一大的领导责任。

        第二,作为组织严密的政党,全国代表大会选址理应有事先的讨论和决定。但中共一大作为党创建的首次会议,因尚未形成推选出来的正式领导机构,因而不可能像后面的全国代表大会一样就选址事先讨论。但根据目前发现的共产国际档案资料来看,会址选择还是有一定的必然性可寻。

        共产国际有关档案显示,在1920年至1921年,负责推动在华建党工作的俄共(布)西伯利亚州局东方民族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曾多次在会议中讨论推动召开中国共产主义者的代表大会。而上海自1919年始便已成为苏俄和共产国际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东亚共产主义运动、推动中共建党工作的指挥中心和首要基地。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与远东书记处派遣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联系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李汉俊和李达,通知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派代表前来上海,筹备组织召开中共一大会议。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大会从7月23日开始共延续了9天,召开7次会议,其中前面8天的6次会议、25日、26日草拟中国共产党纲领和决议也是在上海,最后一天因法租界巡捕意外搜查转移到嘉兴南湖完成。

        第三,中共一大、二大和四大都在上海召开。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召开了7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占了3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上海长期成为中央领导机关所在地。从中共一大到中共四大,党中央领导机关在1922年和1923年间曾两次搬迁,但两度搬迁加起来的时间也只有半年左右。1927年党中央机关曾短期迁到武汉,但“七一五”政变后很快又回迁上海,直到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才被迫迁往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因此,指导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指示都是从上海发出的,在12年的中国革命运动实践中,上海已经自然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中枢。

        1949年5月29日,上海解放的当天,新华社发表社论《祝上海解放》,宣告“上海又是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长时期间它是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中心。虽然在反革命势力以野蛮的白色恐怖迫使中国革命主力由城市转入乡村以后,上海仍然是中国工人运动、革命文化运动和各民主阶层爱国民主运动的主要堡垒之一,上海的革命力量和全国的革命相配合,这就造成了上海的解放。”这篇文章是经过毛泽东亲自审阅修改的,它不仅明确了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而且确认了上海在近代中国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历史地位。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10月31日,习近平等同志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首先瞻仰了中共一大会议室原址。这个18平方米的房间按照当年会议场景复原布置。习近平总书记久久凝视,叮嘱一定要把会址保护好、利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96年来,这个当年仅仅由50多名党员组成的小党,不畏艰险,从这扇石库门出征,走出上海,走向全国,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然后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真可谓是开天辟地。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共一大会址这个“红色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上海首任市长陈毅同志的亲自关心下,从1950年9月到1951年4月,经过半年多的寻找和勘察,终于勘实了兴业路76号就是中共一大会议旧址,于1952年9月成立了纪念馆,并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3月4日,会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建馆65年来,已从一个馆舍不足100平方米、工作人员不足10人的小馆,发展成为馆舍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拥有50多名高、中、初级专业人才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至今已累计接待观众1500多万人次。

        中共一大会址不仅是党的诞生地,它还是我们党的根脉,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我们经常要和党史打交道,每次一提起1921年前后的这段历史,我内心都十分感慨。

        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最年长的是45岁的何叔衡,最年轻的是19岁的刘仁静,平均年龄不到28岁。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他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当时的社会精英。但是,在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他们关注的不是个人的利益得失,而是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福祉。在选择马克思主义这条道路、将新生的政党定性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时候,他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时刻准备着为了民族的利益放弃自己的利益,甚至牺牲生命。山东代表王尽美,参加一大时的名字是王瑞俊,是一名中学生。回到济南后,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王尽美。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他写下了“贫富阶级见疆场,尽美尽善唯解放”的诗句。一大后,王尽美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因积劳成疾去世,年仅27岁。在中共一大会址工作,每一次重温这样的先烈事迹,都是一次精神熏陶,一次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净化。

        2017年至今,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接待量已达65万人次,与2015年同期相比,在减少40个工作日的情况下,依然增长25%。其中既有国外元首政要、普通市民、外地游客,也有党员干部、烈士后代。201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曾邀请了27位中共著名抗日将领的后人相聚一大会址。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是了解中国共产党建党历史的鲜活的“教科书”。而对于党员来说,这里则是革命圣地,是怀抱虔诚的态度来接受精神洗礼的地方。来到这里的参观者,无论年龄长幼,绝大多数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当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失去方向、迷惘彷徨时,来到这里,看一看、听一听,一定能找回入党时的初心,汲取力量,获得再出发的动力和勇气。如果你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也可以在这里重新“充电”,不断进步。

        《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展出了大量建党时的文物,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这些文物历经岁月的淬炼,凝聚着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多年来,我们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非常重视文物收藏、保管和利用工作。建馆65年来,我们已经征集和收藏文物史料和历史照片10万余件,其中文物45000余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121件,成为上海文物史料收藏总量最大、国家一级文物数量最多的革命纪念馆。多年来,我们充分利用馆藏文物和史料,深入研究、解读文物史料,推出了大量精神产品,开展了多种学术活动。自建馆以来,我们就陈设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基本陈列,向观众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深厚背景、具体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多年来,随着时代的推进,基本陈列历经几次改版,内容越来越充实。现在的基本陈列就是历经两年改陈于去年7月1日对外开放的。我们还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策划举办了各种专题展览80多个,编研出版了各种专著、辞典、档案史料集、馆刊及图录70余种。我们将继续苦干实干,进一步深入研究、解读文物史料,讲好党的诞生地的故事,推进中共创建史研究,策划、创作出更多的精神产品,让我们党的精神家园更加丰厚,让广大党员和群众回到这里,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体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精神,从中汲取力量,更加有力地奋然前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新使命。如今,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唯有不忘初心,方能不断前进。这一次,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们集体瞻仰中共一大会议旧址,寻根溯源,重温入党誓词,就是要带领我们广大党员群众铭记党的奋斗历程,从党的光辉历史特别是建党时的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进新时代,肩负新的使命。

    链接: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点

        一大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开幕,30日晚上因法租界密探闯入,会议中断,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二大 1922年7月,上海。

        三大 1923年6月,广州。

        四大 1925年1月,上海。

        五大 1927年4月至5月,武汉。

        六大 1928年6月至7月,莫斯科。

        七大 1945年4月至6月,延安。

        八大至十九大 均在北京召开。

        本版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张黎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