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创造新时代文艺精品

    作者:刘金祥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13日 16版)
    9月4日晚,“扬帆未来”——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文艺晚会在厦门举行。这是古筝表演艺术家袁莎在演出闽南童谣改编的节目《月亮月光光》。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精益求精搞创作,力争奉献出最好的精神食粮。光明图片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文艺精品代表新时代的精神高度,体现新时代的思想深度,标志新时代的文明程度,反映新时代的人文向度,在引领时代风尚、塑造时代风貌、矫正社会风气、营造社会风情等方面发挥着固本强基作用。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文艺事业进入了活力迸发、异彩纷呈的新时代,呈现出文艺生产异常活跃、文艺创作日趋勃兴的繁盛景象,涌现出一大批形质俱佳的优秀作品。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些作家艺术家还缺乏精品意识,还缺少深耕细作的工匠精神,文艺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文艺作品中反映新时代火热生活的精品力作还比较匮乏,展现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作品还比较奇缺。这与深度揭示新时代变革背后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历程的艺术本质要求相比,与充分满足当下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多种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缺憾与差距。作为承载民族文化血脉和精神基因的文艺精品,是新时代文化软实力的集中表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力基石。人类文明发展史表明,文艺精品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真正实现“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个时代的文艺作品,只有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与社会进步同向同步,及时反映新时代的深刻变迁,深刻描绘新时代的多维风貌,才能成为承担社会教化使命、发挥价值导向作用的精品力作,才能成为具有思想穿透力和审美洞察力的旷世经典。

     

        为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是文艺创作的首要问题、根本问题和原则问题,关乎事业成败,关乎人心向背。“为人民大众服务”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和价值底色,也是文艺作品能否成为精品的重要衡量标准。古往今来,诸多历经岁月磨砺而愈显弥足珍贵、历经时间长河淘洗而更加雅致醇厚的传世经典,大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寄寓着屈原对黎民百姓的悲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饱含着杜甫对社会底层的关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承载着郑板桥对普通民众的同情。文艺作品固然可以让想象的翅膀展翼高翔,但其思想题旨必须植根于厚重的现实土壤,其主题意蕴必须脚踩坚实的生活大地。一旦疏远人民、挥别大众,任何文艺作品都会成为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只有始终不渝地把民情民瘼置于心头,把万家忧乐诉诸笔端,文艺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是新时代的推动者和见证者,是新时代的原动力。为新时代的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我们党对文艺战线一贯的方针政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更是决定新时代我国文艺事业兴盛衰亡的关键所在。中外文艺发展史表明,一切卓有成就的伟大作家艺术家,总是对人民的卓越创造和朴实品格秉持一份谦恭、保持一份敬畏、献上一份尊崇,他们往往将自己称作“人民的学生”,把为人民创作作为终身艺术追求。

     

        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对象,把人民作为文艺作品的权威鉴赏家和最终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视为与生俱来的天职,进一步明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等基本问题,深入实际、扎根生活,了解人民、体察人民,热爱人民、尊重人民,切实关注人民的生活与命运,积极反映人民的心声与诉求,以谦卑之心对待人民,以感恩之心回馈人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自觉地把自身文艺创作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保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摄取创作养分,通过描述人民创造实践实现艺术升华,通过创作更多更好、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抚慰心绪、温润心灵、提升情趣、涵养精神、培植情怀、砥砺意志,让人民群众体味新时代的变迁,体验新时代的美好,体认新时代的伟大。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一切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艺术家,不应在新时代面前无动于衷、无所作为,而应立足时代前沿,直面时代大潮,积极投身现实生活,体察新时代改革发展的主流,把握新时代社会变动的规律,了解新时代社会心理和社会风貌的走势,特别是聚焦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典型性事例和代表性人物。在这个基础上,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描写和展示新时代人们寻梦、追梦、圆梦的奋斗征程,把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和英雄人物记录下来传播出去,倾力打造体现时代特色、展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努力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作家艺术家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遵循文艺创作内在规律,坚决摒弃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庸俗思想,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心存正气、志存高远,立身为公、立言为民,沉心静气、精雕细琢,努力创作蕴含中国智慧、构筑中国精神、体现中国价值、彰显中国力量的文艺作品,不断推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进一步发出时代强音、点亮道德火炬、弘扬传统美德、提升民族形象。

     

        (作者:刘金祥,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