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以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作者:刘志明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13日 11版)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就必须以我们党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不断增强理论认同,保持理论清醒。

     

    推进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与实践存在辩证关系: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标准;理论的价值主要在于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要使理论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使实践达到预期效果,就必然要求确保理论的科学性。建构科学的理论,从根本上说,涉及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在建党初期曾一度存在两种错误倾向: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两种倾向的出发点虽不同,但在思想方法的本质上却是一致的,即都违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必然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分割开来。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与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倾向进行斗争,教育和引导全党坚定不移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在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奋力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中,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增强理论认同

     

        在历史和现实中,科学的理论不能指导实践甚至被束之高阁的情形并不鲜见。要使正确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必须增强对理论的认同。

     

        理论必须来自实践,经过实践的检验,并为实践所需要和使实践取得新进展。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众望所归地成为我们实践的科学指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们经过了实践的检验,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理论,并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时指出的,“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绝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同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被写进党章和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最根本的原因,也在于它们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成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根本遵循,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衷心拥护,最根本的,就在于以它为指导的治国理政实践不断开创新局面,不断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意愿。

     

    保持理论清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在这个时候,往往容易出现“唱衰论”“捧杀论”“威胁论”等奇谈怪论,也会有花样翻新的兜售走老路、邪路的方案与主张乘机抛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实现伟大目标,进行战略抉择,作出重大决策,不仅要有进取精神,更要有战略定力。

     

        理论上的清醒是战略定力的不竭源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支撑、涵养战略定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使人们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不致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二是提供科学思想方法,使人们不断增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提供对时势和任务分析的重大判断,使人们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不致因一时一事的干扰而改弦更张、前功尽弃。

     

        保持理论清醒,必然要求我们自觉加强理论学习。自觉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要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学会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学会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学会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学会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致在国内国外各种思潮、各种观点甚至各种奇谈怪论的干扰下,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为各种干扰所迷惑;才不致面对复杂深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时,心理上患得患失、行动上犹豫不决、战略上摇摆不定,乃至丧失行动能力、错失发展机遇。

     

        (作者:刘志明,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