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澳门历史城区︰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作者:黄文辉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10日 13版)
    澳门作家穆欣欣在郑家大屋朗读作品 饶翔摄

        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文化交流有过几次高潮,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是西方文化的传入。这一次传入的起点,是明末清初;从地域上来说,就是澳门。”季先生的话,给了我们认识澳门历史与文化价值一个最恰当的切入点:澳门是中国认识西方文化的桥梁与门户。于2005年被列为中国第31个世界遗产的“澳门历史城区”,是澳门文化遗产的精华所在,是使澳门这个蕞尔之地具有世界性历史、文化价值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认识澳门之所以为桥梁与门户的关键。

     

        澳门历史城区范围基本上以葡萄牙殖民时期的“天主圣名之城”为界。它位于澳门半岛中部至西南部一段狭长的地形内,也就是妈阁山、西望洋山与大炮台山之间的范围;还有位于东部的东望洋山上的东望洋炮台,以及位于西面白鸽巢公园前地侧的基督教坟场。这一片不足20公顷的区域,是昔日以葡萄牙人为主的外国人居住的旧城区,覆盖妈阁庙前地、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这几个前地由一条叫“龙嵩街”的主干道贯通起来)、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白鸽巢前地等七个广场空间,以及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教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教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超过二十处的历史建筑。也就是说,澳门历史城区以主要街道和公众空间,把澳门的重要历史建筑物连成一片,呈现着海港城市和传统中葡聚居地的一切典型特色,包括中西文化融汇交流的特点。

     

        澳门历史城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它有着中国最古老的西式建筑群,也保存着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欧洲人聚居地和亚洲早期贸易港的完整面貌;并有大量独具特色的民间建筑,植根在中国和欧洲、亚洲的文化土壤上,表现出东西方建筑文化交流的深刻影响。总之,澳门历史城区展现了中国和东西方不同国家在空间结构概念、建筑风格、美学观念、工匠手艺和技术的交融。

     

        其次,由于当时葡萄牙拥有天主教在远东地区传教的所谓“保教权”,大部分到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的传教士都必须经葡国首都里斯本至澳门再转到目的地;再加上1575年,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诏令成立澳门教区,因此,从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一直是天主教传教士在中国以至远东地区传教的基地,涉及耶稣会、圣奥斯定会、圣多明我会、圣方济各会、遣使会等不同天主教修会。所以,今天的澳门历史城区内,圣奥斯定教堂、玫瑰堂均有过去天主教修会会院的遗址;而由大三巴牌坊和大炮台共同构成的圣保禄学院遗址,以及至今仍然保存完整的圣若瑟修道院,记录了天主教耶稣会在中国的传教事业和中西文化交流的事迹。同时,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圣堂、圣奥斯定教堂、玫瑰堂以及圣安多尼教堂组成中国最古老并且至今仍然运作的天主教教堂群,有超过三百年的历史。

     

        至于19世纪初传入中国的基督新教,其第一位来华传教士、英国人马礼逊牧师除了以澳门为传教基地外,其遗体亦葬在澳门的基督教坟场内;而历史城区内以在澳门受洗的中国第一位新教徒蔡高命名的中学,亦见证了澳门与基督新教一段深厚的渊源。

     

        再次,从澳门历史城区的空间分布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集合多种不同思想信仰、生活习惯的居民生活空间。供奉中国海神的妈阁庙与葡萄牙人航海主保的圣老楞佐教堂相隔咫尺;葡萄牙人生活区的亚婆井前地旁坐落着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大宅;圣若瑟修院则是专为培养中国修士而设的神学院;岗顶前地上有葡人“大会堂”的岗顶剧院,也有中国富绅何东的旧居;至于议事亭前地,除了至今还是澳门市民欢庆集会的中心广场外,其周围既有中国商人聚会交流的三街会馆(关帝庙),也有葡人的慈善机构仁慈堂;与美丽的玫瑰堂相邻的是澳门华人最早的市集营地街市;不远处,中国富商大宅卢家大屋则与天主教主教座堂(大堂)垂直而立;与巍峨的大三巴牌坊并峙的是精致小巧的哪吒庙;东望洋炮台的圣母雪地殿教堂则有着结合西式内容中式图案的壁画——总之,中西兼容、相互尊重,正是澳门历史城区的特点。

     

        最后,澳门历史城区包括妈阁庙前地、亚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白鸽巢前地,构成一组完整的空间组合,东西兼备,连贯紧凑,错落有致。当中,以议事亭前地、板樟堂前地、营地街市三位一体而形成的空间综合体最为独特,具有明显的南欧中世纪城市中心空间的特征,就是政治、商业、宗教三位一体,是整个城市的心脏地带,其空间的南欧色彩是亚洲城市中独一无二的。如果注意到高楼大厦已经湮没了具有相同历史与建筑风格的许多其他东方城市,澳门保存历史与文化的成果就显得难能可贵。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这些小区里生活的人,他们依然保存着各自独特的传统。每年,中国的妈祖诞、哪吒诞、土地诞、观音诞,吸引着成千上万信众去庆祝;而天主教的苦难耶稣像巡游、花地玛圣母巡游,也一如过去几百年的传统继续举办。至于像中国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西方的复活节、圣诞节等,更成为法定假期,全澳市民不分种族与信仰,共同欢度这些节日。

     

        总而言之,澳门历史城区保存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它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重要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

     

        也因此,我们可以概括说,以“天主圣名之城”为主体的澳门历史城区,见证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与对话,证明了中国文化永不衰败的生命力及其开放性和包容性,以及中西两种相异文化和平共存的可能性。

     

        (作者:黄文辉,系澳门笔会会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