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醒龙《上上长江》(散文)
载《人民文学》2017年第10期
该文是对从长江入海口上溯到三江源,漫长艰辛的行走的记述。时而雄浑时而清亮的文字,将长江的“水文”状貌与“人文”意义进行了充分书写。在新的时代,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大背景下,长江,就是一个伟大民族体魄和精神得到了新的增强与焕发的综合象征。这是一首心曲更为细密悠长、内涵更为丰富深远的新的《长江之歌》。
梁鸿《梁光正的光荣梦想》(长篇小说)
载《当代》2017年第5期
以写梁庄系列非虚构作品而知名的梁鸿,这次努力摆脱“非虚构”的光环,在小说的叙事中回顾“父亲”梁光正悲情荒诞的一生。作为一个多子女家庭的父亲,梁光正虽然常年面临妻子瘫痪、生活困顿的窘境,但他仍然保持着对生活、对情感的美好梦想与追求。在无情又无尽的打击下,梁光正一厢情愿地建造自己体面而有情怀的生活,但现实却往往适得其反,他还是无力地陷入与生活、与时代、与妻子、子女、朋友等无休止的纠缠与麻烦中,终其一生。
若琴《历经磨难依旧诚——悼罗飞叔叔》(散文)
载《黄河文学》2017年第9期
《黄河文学》本期同时刊发三篇文章,纪念今年7月以93岁高龄去世的老编辑家、老诗人罗飞。宁夏作协副主席、原《黄河文学》主编高耀山的《大师兄罗飞》,著名老诗人绿原的女儿若琴的《历经磨难依旧诚》,及另一篇《<白色花>遗漏的诗人》,从各个角度回忆这位经历过磨难和痛苦,也作出贡献、创造辉煌,享受到欢乐和幸福的文化老人。罗飞半生教书育人,半生为人作嫁衣,对朋友真诚,对历史尊重,如文中所说: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不仅是罗飞的个人秉性,更是他留给后世的精神遗产。
林那北《南北货行》(中篇小说)
载《雨花》2017年第10期
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16岁的陈酒月在讨债之旅上的故事。他莫名住进一家客栈,莫名被日本人捉去,莫名躲过厄运,莫名被朱老板责怪质疑……但若没有陈酒月这一系列误打误撞,爱国志士们的斗争与拯救或许更加惨烈艰难。小说幽默刻画了这个货行小伙计的本分与忠诚,乐观与知足,因祸得福的好运气——一个兼具着堂吉诃德式英勇的桑丘·潘沙。
尹学芸《曾经云罗伞盖》(中篇小说)
载《收获》2017年第5期
小说主人公,一位女作家,到一个镇上挂职,正赶上镇里在进行拆迁工作。其中,有一个钉子户已经去劝说了98次,还不能达成协议。巧的是这个钉子户竟是作家当年一篇报告文学的主人公。最后,问题得解,但作家心绪难平。世事变迁,人不能自拔,其中的滋味,小说不仅写得生动,亦有深入地反思。
格尼《白光》(短篇小说)
载《湖南文学》2017年第5期
不会用电脑、微信,也不会开车,这些不能说明一个人有什么问题。然而,不跟着时代走,却一定会被时代抛弃。生活中大家各有自己的问题,但潮流会以势来压人。作品携带反思之心面对当前生活,立场对立的人物发出了各自的声音,因而有复调小说的意味,而看待问题的客观性也得到彰显,展现了耐人寻味的生活真相。《白光》中所体现出的可贵的书写态度,侦测、思考生活的能力,以及潜入人物心理世界的能力,让人刮目相看。
孟小书《满月》(短篇小说)
载《花城》2017年第4期
作品描绘了嬉皮士的生活,他们脱离主流社会的价值评判体系,不再考虑世俗意义的成功与失败,追求快乐和人的自然状态。生活重压下的“我”来到潘安岛,成了半个嬉皮士,虽然压力顿然消退,但嬉皮士的快乐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快乐却让“我”心生怀疑,并在这种怀疑中探寻“生活”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