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从十九大开幕至今,河南大学师生连日来一直沉浸在学习十九大报告、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之中。师生们纷纷表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九大登高望远、举旗定向、引领未来,河南大学一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做好高校工作的最高遵循,奋力加快“双一流”建设,助力中原更加出彩。
学习新思想 踏上新征程
2017年10月18日上午,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全体成员齐聚文学院一楼报告厅,凝神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报告结束后,同学们现场进行座谈研讨,研讨会一直持续到中午一点半左右。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于1989年,在学校有着旺盛的人气。8年前,研究会成员曾与习近平总书记有过“亲密接触”——2009年4月,习近平同志视察河南大学时,曾亲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学生自发组织的“知行合一、报效祖国”理论研讨会会场,与大学生们进行交流和探讨。
目前,该研究会正在编写十九大专刊,向全校师生免费发放,帮助大家深刻认识和学习党和国家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这只是河南大学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一个缩影。
十九大召开以来,学校下达《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编发《理论参考》十九大精神专刊,组织开展学习十九大精神微视频大赛,切实做好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近期,学校还成立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宣讲团,组织学校的河南省理论宣讲专家、河南省青年理论宣讲专家等担任宣讲团成员。目前,宣讲团正在进行集体备课,为深入课堂、实验室和基层党组织,进行十九大精神集中宣讲备足“干粮”。
同时,学校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学校“双一流”建设结合起来,开展了以“不忘初心,争创一流”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旨在坚定信心、提振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切实增强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积蓄动能。
践行立德树人 夯实育人之基
河南大学创立于1912年,是河南建校最早的高校,河南的许多高校都是从河南大学分出来的,堪称河南的“高校之母”。建校105年以来,河南大学根植中原沃土,回应时代呼唤、社会需要和人民期盼,形成了理性成熟的大学文化,展现了追求真理、严谨朴实的个性品格,锻造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大学精神。学校培育了60多万各类优秀人才,产生了一批先进的文化思想学者,提升了区域创造能力和创新活力,为中原的发展和崛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为河南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儒家经典著作《大学》曾开宗明义地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立德树人”精神和理念的探索追求。“立德”就是确立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河南大学的校训,也是河南大学长期坚持“立德树人”的写照。
河南大学认清立足点,选好切入点,深入挖掘建校一百多年来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结合建党、建国、建军等特殊节点,学校挖掘校史资源,精心组织重大主题网络宣传和系列教育活动;利用学校是中国千年科举制度终结地的优势,组织“科举书院文化展”;梳理学校抗战时的流亡办学经历,建立“潭头办学旧址纪念馆”……筑牢支撑点、夯实发力点,这些活动,为立德树人提供了切实的抓手。
“体现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是教育系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所在,是‘十三五’时期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说,“离开立德树人,不能履行人才培养的任务,大学就不成其为大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最根本基础。”
坚持四个服务 探索发展之路
作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先驱,建校以来,河南大学始终与国家民族共命运,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学风和办学传统,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一流学科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河南大学以世界一流学科大学建设为主线,积极探索中部地区高校的发展之路。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四个服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确立了“国家一流、区域引领、中原风格”的办学定位,力争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服务国家与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探索适合学校的发展道路。扎根中原大地,融入国家战略、区域发展、行业进步,全心全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建设一流大学的路径选择。”卢克平说。
“河南是经济大省、农业大省,我们有意识地发挥优势特色学科、科技创新平台和中试转化基地的作用,为深度融入和持续推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转型升级、新型高端智库建设、河南自贸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现,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在促进国家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中西部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提升国内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等方面,打造中原品牌、贡献河大智慧、作出河大贡献。”
(本报记者 王胜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