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企业带农户 帮扶全覆盖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动员非公企业助力精准扶贫

    作者:本报通讯员 廖海金 刘斐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31日 15版)

        本报讯(通讯员廖海金、刘斐)前不久,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政协企业家协会会长陈小秋将米、油等慰问品和慰问金送到该区南安乡高峰村颐养之家的老人们手中,与老人们拉起了家常,笑容在老人们脸上绽放开来。老人们说,陈会长经常来看望他们,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

        在渝水区,很多像陈小秋一样的企业家参与到了脱贫攻坚中来。为发挥非公企业独特优势,凝聚扶贫力量,渝水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积极动员、引导全区广大非公经济企业和人士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在全区实施精准扶贫“六个一”行动,确保全区贫困户精准结对和帮扶全覆盖。

        打造一批产业。该区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实施“一村一业”,着力帮助贫困村、少数民族村发展产业,实施产业扶贫,实现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贫困户的可持续脱贫。该区下村镇袁家村村民付小华带领周边100多户农户种植蘑菇和特色反季节蔬菜,每年可为每户贫困户增加上万元收入。

        解决一批就业。渝水区一大批参与帮扶的企业或企业主主动吸纳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成员到本企业就业,或帮助介绍到其他企业就业,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江西嘉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把参与精准扶贫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积极聘用贫困户员工。目前,公司已聘用贫困户员工18人,每人每月工资1600元,一举帮他们的家庭实现了增收致富的愿望。

        建设一批专业合作社。该区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建设一批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带动贫困户积极加入专业合作社组织。地处水北镇的新余市新祥农业有限公司,通过上述方式,鼓励12户贫困户以流转土地使用权、林权入股分红等方式参与金银花种植和加工销售,每户年均增收3000多元,实现了互利共赢、脱贫致富。

        搭建一个扶贫慈善活动平台。渝水区统战部、工商联、慈善总会、妇联等部门通过搭建“春蕾计划”“慈善一日捐”“中秋助学行动”“冬日送暖”等平台,积极动员全区非公经济企业和人士积极开展捐款捐物、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慈善活动,救助了一批贫困户和学生。仅捐资助学一项,民营企业家自2011年开展该项活动以来,累计参与的民营企业家达300多人次,捐助资金500多万元,受益贫困大学生1000余人,其中仅2017年春节期间参与的企业家就达61人,捐助资金75万元,受益学生150人,在全区干部群众中树立了非公经济人士的良好形象。

        解决一批扶贫资金。该区统战、工商联主动联合新余市农商银行、金融性企业通过发放短期经营性借款、开展小额信贷等方式,为群众提供生产援助资金、信贷担保、贷款贴息,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产业。2016年全区共投入扶贫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42万元,基础建设项目36个;实施贫困村村庄整治项目24个,投入村庄整治资金420万元。

        培训一批有技术懂经营的农民。渝水区各有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指导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实用技术、生产技能、经营管理培训,提高其自我发展和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2016年全年实现875名贫困对象劳务就业,实现劳务收入1660余万元;完成196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并为每户提供1.5万元资金补助;各级帮扶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95.3万元,帮助争取项目资金1626.7万元;全区帮扶干部职工自掏腰包送去走访慰问贫困户资金达96.92万元;2个“农村e邮精准脱贫站”建成营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