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两篇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哲学雄文。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优秀文化为师承,以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为核心,围绕实践和认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等问题,既有立足经验基础之上的认识深化和系统化,也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运用,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光辉典范。系统总结“两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对于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其一,着眼于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哲学反思,善于把经验性认识上升到哲学高度加以审视。众所周知,毛泽东写作“两论”,其根本宗旨是为了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回答中国革命革什么、如何革等重大课题。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大地掀起革命高潮。但是,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路?怎么走?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并不是很清楚。要回答这些问题,既要一定的经验积累,也需相当高的理论水平。
毛泽东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革命形势,中国共产党人要想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抓得更实,更好地引领历史前进,就必须特别注重面向中国革命的实际从哲学高度提炼、分析和回答一系列大是大非问题。中国革命进程中所表现出的种种错误倾向当然有其组织路线、政治路线、军事路线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但就其本质而言,根源却是思想路线出了问题,即“不从具体的现实出发,而从空虚的理论命题出发”。具体表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把苏联经验绝对化,没有真正搞清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何以必要、如何可能等问题。这表明,“一切大的政治错误没有不是离开辩证唯物论的”。问题的症结找到了,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解决“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这一重大课题?在“两论”中,毛泽东匠心独运地建构了实践和认识、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逻辑框架,以此作为破解党的思想路线问题的科学之钥。在他看来,“两个统一”看似是纯粹的哲学理论问题,实际上却是攸关中国革命成败得失的最为重大的实践课题。只有搞清楚这两个问题,才能深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从哲学高度回答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何以必要、如何可能等问题,从而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坚实的哲学基础。
上述分析表明,“两论”之所以能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关头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条基本经验就是着眼于中国经验的哲学总结,从哲学高度提炼时代问题,建构相关的哲学逻辑,以哲学的自觉深化对时代课题的不断再认识。
其二,着眼于哲学的理论创新,善于在同具体实际的结合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集大成,“两论”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又密切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深化了对一系列重大观点的认识,并立足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里程碑式的成果。
很显然,“两论”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这种承继关系不仅体现在诸多概念、观点、方法的一致性中,例如实践、矛盾等核心概念,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矛盾分析法等;也体现在“两论”对经典作家相关思想的间接和直接引用之中。例如,《矛盾论》就在多个地方直接引用了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原文,间接应用的地方也有很多。这表明,“两论”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在中国语境中的创造性运用。同样显著的是,“两论”也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义与古老的中国智慧,它们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内核相呼应,散发出浓烈的中国气息。例如对于实践问题,毛泽东将其破题为“知和行的关系”,并对中国先贤的重要思想进行了批判性整合;对于矛盾问题,毛泽东更是批判继承了阴阳宇宙论、相反相成论、福祸相依论、物极必反论等辩证思维的中国传统。上述两种重要传统的传承与发挥,为“两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奠定了雄厚的历史和文化基础,由此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条基本经验。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两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最根本的是因为它在传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这些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种转化和发展既体现为如前所述的对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哲学提炼和逻辑分析,也体现为用生动鲜活的中国经验、中国典故、中国成语、中国风俗等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浅出地阐释;既体现为从哲学高度对中国革命大是大非问题的认识深化和系统化,也体现在通过与中国传统、中国实际、中国社会的有机结合,在认识论和辩证法等许多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见,形成了别具一格、自成体系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哲学。
上述分析表明,“两论”之所以能够通过哲学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同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实际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思维,以哲学的创新回应时代之问、引领社会发展。
其三,着眼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运用,善于通过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提高实事求是的能力。正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两论”不仅以其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更重要的是以其实践引领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80年来,在促进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巨变中,“两论”始终发挥着强大的理论先导作用。这种强大的先导作用,又是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自觉地学哲学用哲学,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将蕴含在“两论”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实事求是、服务群众的本领而集中展现出来的。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改造主观世界的时代课题,强调“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不仅如此,他还在“两论”中具体详尽地探讨了“两个改造”的问题。关于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在《矛盾论》中,毛泽东首先考察了两种不同的宇宙观,要求确立辩证唯物的马克思主义宇宙观;在《实践论》中,他特别注重反对从空虚的理论命题出发,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关于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这也是“两论”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上述分析表明,“两论”之所以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根本的经验是因为它始终着眼于实践、着眼于群众,注重通过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实事求是、服务群众、善作善成的本领,实现了哲学与实践、观点与方法、领导和群众的辩证统一,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推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强大武器。在社会快速转型的当代中国,经济社会越发展,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不是越来越简单,而是越来越复杂。为了解决一系列历史性课题,更需深刻总结“两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革命和理论创新,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科学的思想引领。
(作者:何建华,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