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创新,擦亮高铁这张亮丽名片

    ——中国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见闻

    作者:本报记者 叶乐峰 鲍盛华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8日 03版)

        【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了总书记的嘱托】

     

        高铁技术起源于日欧,如今中国却一马当先。2015年7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考察,并登上装配完成的高速动车组,了解性能、设施、操作运行情况。

     

        两年多来,中车长客发展怎么样了?日前,记者来到中车长客采访,中车长客现代化厂房内,工人们精神饱满地忙碌着,一列列新产的高铁列车从厂房驶向全国,奔赴世界。

     

    创新发展,深度掌控高铁核心技术

     

        中车长客高铁生产车间,工人们聚精会神地操作着,不时低声讨论,忙碌但不嘈杂,一切井然有序,好像外界的喧嚣跟他们毫不相关。

     

        几个月前,一则新闻曾震惊国内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在京沪线上风驰电掣,这标志着中国铁路技术装备达到了领跑世界的先进水平,中国高铁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高铁是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抢手货’,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产业,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奋力抢占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依然回荡在中车长客的车间里。

     

        两年来,中车长客顺利推进了中国标准动车组、混合动力动车组、时速200公里城际动车组、美国波士顿地铁、武汉东湖100%低地板车等项目研发工作,“我们经受住了有史以来强度最大、品种最多的产品设计任务的考验。”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陈孝敏十分感慨。

     

    创新机制,搭建人才成长平台

     

        在中车长客的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谢元立望着总书记与工人们的合影,思绪回到了两年前的情景——“我叫谢元立,是一名机械手焊接师。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技术工人有了施展的平台。”总书记的微笑和鼓励,让这位“明星级”技术工人至今仍兴奋激动。

     

        受到总书记接见的还有中车长客的首席操作师罗昭强。“我很幸运,干了自己爱干的事儿;我很幸运,企业给了我一个普通工人一次次挑大梁的机会;我很幸运,工作在中车长客这样一个不问出身、不问门第、就问能力的企业。”面对镜头,罗昭强满脸笑意。

     

        罗昭强目前是中车长客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他带领的团队作为“复兴号”动车组调试阶段的骨干力量,通过技术创新,圆满完成了“复兴号”调试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两年来,中车长客强化内生动力,深耕“工匠精神”成长的土壤,将精益管理融入企业文化中,“大国工匠”们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制造的传奇。

     

        谢元立的团队攻坚克难,在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350公里标准动车组项目上完成了自动化焊接。2016年上半年他带领团队攻克了B型车的小件焊接、电力吊座等技术难题。

     

        据了解,中车长客每年都要拿出工资总额的2.5%以上用于职工培训,并相继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焊接、车辆电工和装调工培训基地。建立了厂内技师、操作师评审序列,拓展了一线员工职业成长空间……这些大工匠用他们的手艺和产品为国争光。

     

    创新标准,助推高铁“走出去”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中国制造既有耀眼的光环,也有转型的阵痛。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牌价值不高、产能过剩等痼疾难以去除,使得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更加凸显。

     

        为了落实好总书记提出的“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抢手货’”“成为现代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的要求,中车长客人形成了自己的共识:好的产品要有故事,更要有灵魂。这个灵魂就是自主创新,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

     

        美国东部时间2017年4月5日,中车长客与马萨诸塞州交通局正式签订波士顿红线120辆加车合同。这是继2014年公司获得284辆波士顿红线和橙线地铁订单之后,再次中标波士顿地铁。

     

        屡次中标的背后,是中车长客对标准、对细节的精益求精。美国马萨诸塞州交通部长给予了高度评价:“中车长客设计的车辆,设有残障人设施、现代化的信息显示屏、增加了门的宽度,将为波士顿民众提供崭新的乘坐体验。”

     

        中车长客总经理安忠义介绍,新的美国标准难度更大,要求车体结构强度、性能更高。车体所有外部不锈钢焊接将采用国际先进的激光焊技术,车体将更为平整、美观。“公司一直潜心研发新技术,在一些先进的工艺技术上取得了进展,能够根据客户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产品,提供来自中国的轨道交通解决方案。比如美国轨道曲线半径较小,为此,设计师增加了柔性内墙板,以适应这种小半径线路。”安忠义说。

     

        目前,中车长客的产品已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车数量累计超过8000辆,创汇超80亿美元。

     

        (本报记者 叶乐峰 鲍盛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